第14讲发达的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的进步单元概览农业手工业商业经济政策内容古代中国以农立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小农经济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经济基础古代中国纺织业、陶瓷业和冶铸业生产长期领先世界,产品享誉海内外。在自然经济时代,官营、家庭和私营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官营手工业占有特殊地位古代中国商业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联,相辅相成。城市、“市”和商人等商业元素不断发展。古代商业长期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始终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而存在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历代封建王朝推行的最基本的经济政策。前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后期严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明清时期的“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抑制和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导致中国错失了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机遇主旨中国古代文明是典型的农耕文明,以精耕细作的农业为基础,手工业和商业依附于农业,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农耕文明的典型特点[考纲要求]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2.手工业的发展。3.资本主义萌芽。考点一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与小农经济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1.中国农业的起源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1.耕作工具的进步2.耕作技术的进步13.农业灌溉技术的进步[思维发散]古代经济的发展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基础。古代中国的政治文明和思想文明都是建立在经济文明的基础之上的,也就是说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是古代中国文明的基础和源泉。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1.从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的变化(1)商周时期:土地归国家所有,劳动者在田间集体耕作。(2)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伴随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逐步形成。2.小农经济(1)内容:小农经济以一家一户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农民的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2)特点: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3)评价[图示图解]小农经济一、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史料一管子曰:“今铁官之数(办法)曰:一女必有一针、一刀,若其事立;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若其事立;行服连轺辇者(制造车马的手工业者)必有一斤、一锯、一锥、一凿,若其事立;不尔而成事者,天下无有。”——《管子·海王》史料二战国时期出土的铁制的起土工具主要是锄、镢、锸。而犁(包括犁冠,即所谓V型器)的出土却寥寥无几。——郑学檬《简明中国经济通史》解读以上文献及考古史料从两个方面表明,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已在农业生产中使用并逐步推广。史料三农田灌溉工具:翻车、高转筒车解读以上史料分别为三国时期、唐代的水利灌溉工具,反映了人民重视对水利灌溉工2具的革新、应用,也表明水利对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作用。史论1古代中国耕作方式的演进发展阶段耕作方式变化农具的变化原始阶段刀耕火种石、骨、木商周时期石器锄耕(耜耕)石、骨、木青铜农具(少)春秋战国铁犁牛耕(发达地区)铁制农具(发达地区)汉代牛耕普及全国耦犁→一牛挽犁唐代铁犁牛耕曲辕犁(特点)史论2耕作方式与农业经营方式演进的互动关系中国是世界农业的起源地之一,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农具的改进,耕作技术的进步,水利灌溉的发展,推动了我国传统的精耕细作生产体系的形成。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二、小农经济史料一农夫蚤(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任,多治麻丝葛绪,綑布縿,此其分事也。——《墨子》解读由农夫―→“耕稼树艺”、妇人―→“纺绩织任”及“此其分事也”可知早在战国时期就形成了男耕女织、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史料二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古者税民不过什一……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汉书·食货志》解读史料表明在小农经济条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