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客观选择题精做——巧用对比,识破陷阱构建解答论述类文章阅读客观选择题的知识体系一、整体把握文章的中心和思路归纳文意,分析结构,不仅仅是一种考点、考题,更是对论述类文章阅读整体把握的要求,而整体把握又是与归纳文意,分析结构分不开的。(一)如何进行整体把握1.分段或分层阅读全文,逐段或逐层概括段意或层意。遇到个别语句不懂时,可以先跳过去,等读完全文,再回读。2.要抓中心句和关键句,尤其是起始句、结束句和结论句,明晓每段要表达的意思;找出作者的观点(分论点和中心论点),明确作者要论证、阐发什么,是怎样论证、阐发的,用了哪些论据和方法,论点和论据有怎样的联系等。3.要把握论证思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理清论证结构(并列式、递进式、总分总式、对照式)。4.要特别注意信息的标志。可以作为标志性的词语有:顺序词、关联词、指代词、范围词、类别词、过渡词,以及文中不同地方反复出现的同义或近义的词语。阅读时要特别将它们圈画出来。(二)如何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分析文章结构”与“把握文章思路”是一个问题。文章结构就是文章思路的具体体现。高考中重点考查把握段落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把握文段内部的层次。论述类文章的基本结构是“三段论式”,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又有多种结构方式,如并列式、递进式、总分式、对照式等。因此,阅读论述类文章,就要注意分析它的论证过程,把握它的思路,理清它的结构。具体来说,要辨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要具体分析全文的论证层次,分析分论点之间的层次。可借助一些语言标志,弄清各段之间、分论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明白它们之间或并列、或对照、或总分、或递进的关系。如:设问句表示领起下文,展开下一层的论述;“另一方面”表示引出相关的材料;“诚然”表示转入相反的内容;“总而言之”表示由分到总或得出结论……分析段落层次时,要看文章在什么地方提出主要问题,从什么地方开始分析问题,到什么地方归纳出结论。总之,对文章进行上述分析之后,一般说来,文章的结构、思路就很清楚了,最后可以对文章形成一个总体把握。(三)如何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是指在对某一语段、某些语段或整篇文章内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加以综合。归纳内容要点侧重检测考生能否用自己的话对语段乃至整篇文章进行总结与把握;概括中心意思则侧重检测考生能否着眼于文章的整体驾驭文章,通过理清文章内部的相互关系来抓住文章最主要最本质的东西。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要遵循阅读的基本规律。首先,要通读选文,粗知大意,理清基本思路;其次,要细读题干,明确问题,回归原文,寻找答题点;再次,精读相关语段,抓住关键语句、字词;最后,综合句意,去伪存真,由此及彼,整体把握,得出答案。为了达到准确地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这一目的,还需要重视以下几点:(1)注意理清段与段之间的逻辑关系,抓准核心句子——起始句、过渡句、中心句,这些句子常常是归纳文段(或全文)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依据。(2)要注意文段中多次出现的意义相近的词语,这些词语是内容要点、中心意思的外在表现,不可忽视。(3)概括时,要注意保持角度一致,概括的层次要恰当,内容要涵盖得全面正确,概念要限制准确,表述要精练确切。(4)注意弄清作品的社会背景,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知人论世,这是准确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中心意思的必要条件。(5)要充分发掘题干中隐含的有效信息,从题干中寻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边练边悟(2013·安徽)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①科学所研究的是那些被认为是独立于研究者个人而存在的关系。这也适用于把人本身作为研究对象的科学。科学陈述的对象还可以是我们自己创造出来的概念,像在数学中就是那样。我们不一定要假设这种概念是同外在世界里的任何客体相对应的。但是,一切科学陈述和科学定律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它们是“真的或者假的”(适当的或者不适当的)。粗略地说来,我们对它们的反应是“是”或者是“否”。②科学的思维方式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