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课题伟大的情思课时1课题人是能思想的苇草主备人:张娟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整体把握文章的基础上,理解散发思想华彩的语句。2、了解著名思想家对人生价值与意义的看法,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教学重点帕斯卡尔“人是能思想的苇草”的著名比喻所体现的思想对人生的意义的认识。教学难点帕斯卡尔“人是能思想的苇草”的著名比喻所体现的思想对人生的意义的认识。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备课札记一、导入1、帕斯卡尔是法国17世纪有一位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他的思想深受另一位法国启蒙思想家和文学家蒙田的影响。蒙田认为思想很难保留和捕捉,“我把思想写下来,乐事,我写下的却是思想逃逸了”,因为人的记忆能力差,念头过多,要捕捉到有价值的思想全靠运气。于是帕斯卡尔追随蒙田《随笔录》的方式,记录下偶然闪现出的思想,并保持原貌,这就是《思想录》。这些零星无序的思想比逻辑演绎的思想更加真实、细致,是一种智慧而不是胡思乱想。今天我们就来读一读《思想录》中有关思想价值的一个段落,来体会其思想的光辉。2、同学们,你们觉得人是什么?人作为自然界中的一类,与自然界中其他动物、植物、非生命物质相区别的特点在哪里?古希腊哲人柏拉图曾对他的门徒下了个定义:“人就是没有羽毛的两条腿动物。”于是就有反对者提着一只拔光了毛的公鸡,到柏拉图那里反驳说:“这就是先生所指的人。”柏拉图这位大哲学家一时无言以对。柏拉图当时只是从外部特征来定义人,就显得过于表面,显然是不对的,那么人究竟是什么,人作为自然界中的一类,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对于这个说法众说纷纭,在培根的眼中,人是能思想的苇草,为什么这么说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习这篇文章,一起来感受人作为思想者的魅力与尊严二、作者布莱兹•帕斯卡尔(BlaisePascal,1623—1662),是法国17世纪著名的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他的主要著作是《外省通信》和《思想录》,《思想录》与蒙田的《随笔集》培根《人生论》一起誉为欧洲近代哲理散文三大经典。《外省通信》常被看作是法国古典主义散文的奠基之作,《思想录》则为哲学和宗教方面的探讨提供了丰富的源泉,成为人因思想而伟大的一个明证。此外,帕斯卡尔在科学方面的贡献也十分巨大。大家简单地看一下ppt上的内容。(几何学上的帕斯卡尔六边形定理、帕斯卡尔三角形,物理学上的帕斯卡尔定理等均是帕斯卡尔的贡献。他还创制了世界上第一合计算机,制作了水银气压计,同时他还是概率论的创立人之一。)帕斯卡尔从小体弱多病。母亲在他三岁的时候就离开了他,姐姐如母亲般的关怀弥补了他幼年的不幸,他和妹妹之间有着一种心灵和思想上的相同,但他对上帝的皈依却深深影响了妹妹,使她在父亲去世后就进入了修道院。对此,他深感内疚,也陷入了矛盾中。他热爱上帝,把自己交付给上帝,但他也因此失去了妹妹。父亲和妹妹的相继离开使他陷入极大的孤独和绝望中,爱和失去构成的矛盾深深地折磨着他。他对身体病痛的体验使他开始了对生命的关注与思考,肉体带来的痛苦使他过早地开始了思考的历程。帕斯卡尔只活了三十九岁,无情的病魔夺去他的躯体,正如他所说,人像一根苇草,生命是如此脆弱!但这一根苇草却因为他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闪光了几个世纪,无情的病魔可以夺去他的躯体,却不能磨泯灭他思想的光辉!三、解题:解题。大家读过文章后有没有什么想法,你对题目是如何理解的呢?(学生没回答时可适当补充:苇草的特点是什么呢?为什么把人比作苇草?)明确:依照文中所说,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它的特点是柔弱、脆弱、渺小。人像苇草,形象地说明了人在大自然中的软弱无力。文中说“用不着整个宇宙毁灭他;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就像我们在周国平的《直面苦难》中学到的“地震、海啸、瘟疫、绝症……大自然的恶势力轻而易举地把我们或我们的亲人毁灭。大家可以看看这几张图片,这是台风过后的家园,已经是一片废墟了;这是洪水中官兵们在抢救几个被洪水冲走的孩子;这是手术室中医生在抢救受病痛折磨的病人;这是唐山大地震的场景,一场地震,毁灭了多少人的生命啊!人就像苇草,是如此的脆弱。而人是能思想的苇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