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菁华高级中学高中语文专题三梦游天姥吟留别第1课时四步教学法教案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年级组别高二语文备课组审阅(备课组长)审阅(学科校长)主备人使用人授课时间课题苏教版语文《唐诗宋词选读》专题三《梦游天姥吟留别》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能够知人论世,联系诗人的生平事迹、心路历程、创作风格、所处的时代背景,进而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七言古诗的一般特点,体会李白作品的艺术风格。过程与方法认真研读文本,领会想象奇特和比喻、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法,体味李白积极浪漫主义风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反复诵读,能正确认识诗中所体现出来的不与权贵妥协的反抗精神和伤感情绪。教学重点领会想象奇特和比喻、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法,体味李白积极浪漫主义风格。教学难点正确认识诗中所体现出来的不与权贵妥协的反抗精神和伤感情绪。教学方法品读法、探究法教学程序设计教学过程及方法环节一明标自学过程设计二次备课一、导入语:1“千古文章,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2“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3“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4“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评》)5“此子天才英丽,下笔不休.”----苏廷二、学习目标:1.了解七言古诗的一般特点,体会李白作品的艺术风格。2.理清本诗的梦游线索。3.研习诗文第一部分,并尝试背诵。三、知人论世:1、作者介绍:李白素有“诗仙”之称,在中国文学史上是最具浪漫主义气息的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藉陇西成纪(今甘肃泰安东),生于碎叶(今巴尔克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25岁始离川在各地漫游。较广泛地接触现实,认识到朝廷的腐败、官僚贵族的奢侈腐朽,写出不少抨击黑暗现实的诗篇。晚年飘泊困苦,卒于当涂。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感情热烈,性格豪爽,想象丰富,语言清新自然,较多地运用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借助非现实的幻想来表现激情。李白的出身及经历具有传奇性,不论生、死还是经历都存在很多谜,其创作也出奇。前人评李白思想及创作,多用一个“奇”字。如“以奇文取称”(元稹)、“才大语终奇”(钱起)、“才矣奇矣”(白居易),这类评价语很多。其他如贺知章所说“谪仙”、杜甫所谓“佯狂”,以至诸如令力士脱靴和骑鲸飞升之说,虽不言奇,但“奇”寓于中。杜甫很敬佩李白,在《春日忆李白》写道:“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突出的是李白在诗中所表现的与众不同的独特个性。这种个性,有些用“豪放飘逸”“豪爽感激”“豪迈俊逸”来概括,虽说法有所不同,但都突出一个“豪”字。联系他的《将进酒》《蜀道难》。等等诗歌,可以看出他的诗往往透过“豪”的表面寓于“悲”的实质,在悲感至极就以豪语出之。这正是李白个性的基本特征。2.作品背景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由于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奉诏来到京城长安。他本想能够施展才能,有所作为,如对其妻所说:“归时倘佩黄金印,莫见苏秦不下机。”但玄宗只把他看作词臣,并不重用;李白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又因醉中命宠臣高力士脱靴,得罪京城权贵,受到排挤,使他只居住了一年多便被赐金放还。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就此破灭。离开长安后,与杜甫、高适游山东,在兖(Yǎn)州话别,临行作本诗。四、文题介绍:1.解题⑴梦游:说明内容的虚实.⑵天姥:指天姥山,是所梦的内容。⑶吟:古诗体式,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式活泼,如同散文中的随笔,可以不拘一格。其它的如“歌”、“行”等。⑷留别:说明本诗写作目的。是临行前留下这首诗向朋友话别的意思,不过本诗主要内容并无惜别之感,而是借题发挥,表明自己的态度和意向是真。2、文体介绍:本诗是一首七言古诗。七言古诗简称“七古”。“古诗”又称“古体诗”,是相对于格律严格的“近体诗”而言。“七言”分两种:一种是以七言为基础,杂用四、五、六、九言而构成了形式自由的长短句,长短交错,换韵自由,富于变化,也称为“歌行体”;另一种是每句七字,句式整齐。本诗属于前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