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学年安宜高中高二A文学类阅读训练(一)冬日絮语冯骥才①朋友送来一盆“香棒”,放在我的窗台上说:“看吧,多漂亮的大叶子!”②这叶子像一只只绿色光亮的大手,伸出来,叫人欣赏。逆光中,它的叶筋舒展着舒畅又潇洒的线条。一种奇特的感觉出现了!严寒占据窗外,丰腴的春天却在我的房中怡然自得。③自从有了这盆“香棒”,我才发现我的书房竟有如此灿烂的阳光。它照进并充满每一片叶子和每一根叶梗,把它们变得像碧玉一样纯净、通亮、圣洁。我还看见绿色的汁液在通明的叶子里流动。这汁液就是血液。人的血液是鲜红的,植物的血液是碧绿的,心灵的血液是透明的,因为世界的纯洁来自于心灵的透明。但是为什么我们每个人都说自己纯洁,而整个世界却仍旧一片混沌呢?④我还发现,这光亮的叶子并不是为了表示自己的存在,而是为了证实阳光的明媚、阳光的魅力、阳光的神奇。任何事物都同时证实着另一个事物的存在。伟大的出现说明庸人的无所不在,小人的恶言恶语不恰好表现你的高不可攀和无法企及吗?而骗子无法从你身上骗走的,正是你那无比珍贵的单纯。老人的生命愈来愈短,还是他生命的道路愈来愈长?生命的计量,在于它的长度,还是宽度与深度?⑤冬日里,太阳环绕地球的轨道变得又斜又低。夏天里,阳光的双足最多只是站在我的窗台上,现在却长驱直入,直射在我北面的墙壁上。一尊唐代的木佛一直伫立在阴影里沉思,此刻迎着一束光芒无声地微笑了。⑥阳光还要充满我的世界,它化为闪闪烁烁的光雾,朝着四周的阴暗的地方浸染。阴影又执著又调皮,阳光照到哪里,它就立刻躲到光的背后。而愈是幽暗的地方,愈能看见被阳光照得晶晶发光的游动的尘埃。这令我十分迷惑:黑暗与光明的界限究竟在哪里?黑夜与晨曦的界限呢?来自于早醒的鸟第一声的啼叫吗?……这叫声由于被晨露滋润而异样地清亮。⑦但是,有一种光可以透入幽闭的暗处,那便是从音箱里散发出来的闪光的琴音。鲁宾斯坦的手不是在弹琴,而是在摸索你的心灵;他还用手思索,用手感应,用手触动色彩,用手试探生命世界最敏感的悟性……琴音是不同的亮色,它们像明明灭灭、强强弱弱的光束,散布在空间!那些旋律片段好似一些金色的鸟,扇着翅膀,飞进布满阴影的地方。有时,它会在一阵轰响里,关闭了整个地球上的灯或者创造出一个辉煌夺目的太阳。我便在一张寄给远方的失意朋友的新年贺卡上,写了一句话:你想得到的一切安慰都在音乐里。⑧冬日里最令人莫解的还是天空。⑨盛夏里,有时乌云四合,那即将被峥嵘的云吞没的最后一块蓝天,好似天空的一个洞,无穷地深远。而现在整个天空全成了这样,在你头顶上无边无际地展开!空阔、高远、清澈、庄严!除去少有的飘雪的日子,大多数时间连一点点云丝也没有,鸟儿也不敢飞上去,这不仅由于它冷冽寥廓,而是因为它大得……大得叫你一仰起头就感到自己的渺小。只有在夜间,寒空中才有星星闪烁。这星星是宇宙间点灯的驿站。万古以来,是谁不停歇地从一个驿站奔向下一个驿站?为谁送信?为了宇宙间那一桩永恒的爱吗?⑩我从大地注视着这冬天的脚步,看看它究竟怎样一步步、沿着哪个方向一直走到春天。1、画出文中重点语句(提示:中心句、过渡句、抒情句、议论句)2、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3.从全文来看,作者主要描写了冬天哪两种景物?又据此分别阐发了哪些道理呢?(6分)13.从全文来看,作者主要描写了冬天哪两种景物?又据此分别阐发了哪些道理呢?(6分)答:14.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4分)(1)你想得到的一切安慰都在音乐里。答:(2)冬日里最令人莫解的还是天空。答:15.文章开头部分写“香棒”的用意是什么?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你能回答文章第⑩段提出的问题吗?请结合文章的主旨简要作答。(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22分)13.(1)冬天的阳光(1分)。自己的心灵透明纯净,世界就会变得纯洁光明(1分);世界上的事物既对立又统一(或“事物都是辩证的、两面的”,答“有阳光的地方总有阴影”也可)(1分)。(2)冬天的天空(1分)。相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