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秦论贾谊【导学新概念】这是一篇政论性的文章。其内容是总论天下的形势,指出秦灭亡的原因。结合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和教学需要,该课文的学习目标可确定为:1.学习贾谊对秦王朝迅速灭亡原因的分析,了解作者借古喻今的政治见解。2.掌握对比论证法在全文中的作用。3.学习本文词采华丽、千变万化的语言特点,处处重复却不给人以累赘之感,句句相似却又没有雷同之嫌。4.着重识记并理解“蒙、因、絜、爱、余烈、弱”等词语的意思。5.理解“制、亡、利、国”4个多义词的不同含义。背诵课文最后三段。由于本文是教读课文,所以课时的安排可拟为三课时来完成。教学重点背诵课文,理解并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教学难点结合课文词句的特点,归纳文言词法句法知识,逐步掌握文言字词句运用规律。教学设想1.通过预习指导,使学生借助课文的注释、工具书和参考资料了解时代背景、作者简况及各段大意,疏通文句。2.讲授课文,指出作者政治主张的历史局限时,不必在什么是秦二世而亡的真正原因上旁征博引,同时对文中涉及的历史人物及史实,也不要过多介绍。可在课外指导学生读点通史或历史故事(如《东周列国志》,虽是小说,但基本事件多见诸其书)。3.文言文翻译,是本单元主要知识点。在研习新课中要有意识设计必要的讨论题,引导学生用单元知识短文所讲的道理来解决疑难问题,获取新知识。4.本文逻辑严密,文辞优美,可利用录音等手段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在读中体会文章气势之磅礴,说理之透彻。在熟读基础上背诵课文的后三段。教具准备录音机、教学磁带、投影仪、投影胶片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引导学生了解贾谊及秦统一前后的历史背景。放录音范读,以求学生准确认读。熟读课文,理解文意。[教学步骤]一、导语请同学们欣赏两首诗投影(一)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用心爱心专心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学生默读,理解。教师提示:汉文帝渴求贤臣,坐在宣室里征求贾谊的意见,贾谊的政治才干无与伦比。可惜文帝空自夜半前席,不向贾谊征求社稷大计却问及鬼魅神仙。此诗选取宣室召见、夜半前席两个细节,揭示出贾谊似受恩遇实则不遇的实质。投影(二)贾谊毛泽东贾生才调世无伦,哭泣情怀吊屈文。梁王坠马寻常事,何需哀伤付一生。学生默读,理解。教师提示:贾谊怀才不遇,空有抱负,曾深情吟咏出《吊屈原赋》。梁王落马而死本是寻常之事,贾谊又何必为此自悲自责呢,抑郁而终呢?投影(三)苏轼论贾谊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惜乎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成就者大,则必有所忍。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那么,贾谊“才调”到底如何呢?让我们从被鲁迅称为“西汉鸿文”的《过秦论》中寻找答案吧。二、作者简介选一生读注解①。教师稍作补充:贾谊年十八以能诵诗书、善属文闻名于郡中。年二十提出改革制度的主张,表现出卓越的政治才能,得到汉文帝的赏识,但却因此受到守旧派的诋毁,被贬为长沙王太傅。贬谪后,虽身居闲职,仍心系朝事,后为梁王太傅。正如毛泽东诗中所讲,梁王落马而死,贾谊以为是自己失职,哭泣岁余,抑郁而终,年仅33岁。一颗璀璨夺目的巨星从此长逝历史天空。所著政论文以《过秦论》《陈政事疏》《论积贮疏》最为有名。三、背景简介目的是明确贾谊“过秦”的深刻含义。投影(四)战国时代,随着宗法制度的解体,各国竞相改革。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彻底,功效卓著,秦国空前强大起来,于是以秦统一为主线的多年的兼并战争开始了。如齐魏马陵之战、秦赵长平之战等,连年征战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最后秦终于兼并了六国。秦统一天下之后,对百姓横征暴敛,滥施严刑苛法;对异族大肆兴伐。它的暴政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民怨沸腾,终于在秦二世元年爆发了陈胜吴广起义。随着人民起义的风起云涌,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王朝也是历时最短(16年)的有关背景知识:本文的历史背景宜从两个方面着眼分析:一是战国末期与秦朝的社会历史概况,以明确贾谊说的“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