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信丰中学高三语文总复习词类活用教案新人教版词类活用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用法是指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指一部分实词(也有个别虚词)在一定的条件下临时改变原来所属那类词的语法功能而作另一类词用的现象。识别词类活用主要根据上下文,从语法角度去分析。文言词类的活用名词活用作动词名词活用作状语动词活用作名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为动用法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数词活用作动词一.名词活用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活用为使动。名词活用为意动。名词活用作状语。(一).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处在了动词应该处的位置上。(1)类型示例:1、名词+宾语籍吏民,封府库。以其乃华山之阳而名之也。2、副词作状语+名词汉水又东。3、能愿动词+名词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4、名词+补语今王鼓乐于此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5、“所”+名词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6、名词充当联合式或连动式谓语组成部分之一。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7、从前后相同结构的比较中确定名词活用为动词.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8、在复句中充当一个叙述性独词分句,名词就活用为动词。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2)规律总结1、朝歌夜弦《阿房宫赋》2、晋军函岭,秦军氾南。《烛之武退秦师》规律:两个名词连用,不是并列、偏正、修饰关系,其中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3、朝服衣冠《谏太宗十思疏》4、籍吏民,封府库。《鸿门宴》规律:名词后有宾语,则名词活用为动词5、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过秦论》6、吾师道也……《师说》规律:名词与名词连用,前面没有动词,那么其中第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7、五亩之宅,树之以桑。(《寡人之于国也》)8、今王鼓乐于此(《孟子》)规律:只有动词能带宾语和介宾补语,所以,如果名词后紧接代词或处所名词、介宾短语,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9、云霏霏兮欲雨《梦游天姥吟留别》10、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11、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规律:名词前面有副词或能愿动词,名词活用为动词。12、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13、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齐桓晋文之事》)14、江水又东(《水经注》规律:副词特别是否定副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15、衣冠而见之《冯谖客孟尝君》16、扣弦而歌《赤壁赋》规律:名词前后用“而”与动词或动词性短语连接,这个名词一般活用为动词(3)判别“公式”下列几种情形中的名词常用作动词a.用在代词前的名词。b.用在介宾短语前的名词c.用在兼词前的名词d.用在副词后的名词e.用在能愿动词后的名词f.用在所字后的名词g.用在疑问代词后的名词h.两个名词连用时的前一个名词i.两个重叠使用的前一个名词(4)检测A凡吏于土者,皆往之。B二月草已芽。C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D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E非能水也。F范增数目项王。G置人所罾鱼腹中。H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I驴不胜怒,蹄之J其疾病而死。k.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二)名词活用作状语现代汉语里,普通名词是不能直接作状语的,而古代汉语中普通名词直接作状语却是相当普遍的现象。动词前面有名词,如果此名词不是句子的主语,一定活用作状语。(1)示例第一、表示比喻。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第二、表示对待人的态度。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第三、表示处所。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江淮间。第四、表示动作使用的工具。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第五、表示动作进行的方式。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第六、表示时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2)规律总结1、上食埃土,下饮黄泉。2、日削月割。3、南取汉中,西举巴蜀……规律1:表示时间、方位的名词常常活用为状语。1、常以身翼蔽沛公。2、人皆得以隶使之。3、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4、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规律2:就一般情况说,凡动词前面的名词在意思上不能认为是用作主语的,就应该认为是用作状语。10、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11、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12、朝而往,暮而归。名词作状语规律3:前面已有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