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文献综述摘要:近十多年来大多数心理学者都在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根据有关资料数据分析及显示,他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大学生心理发展过程中的矛盾以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势方向等这些方面。本文对这些方面进行梳理、综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今后研究这一问题需要探讨的一些方面。关键字:大学生、心理健康健康是生命之本,快乐之源,人人都企盼健康,并视为人生的第一财富,然而健康不仅取决于生理方面,还体现在人的心理状况和社会适应之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心理健康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健康的心理不仅关系到大学生学习、工作乃至生活,而且还关系到他们是否适应社会的方展。大量的学者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这些已有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1、有正常的智力正常的智力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它是大学生能够胜任学习任务、适应环境、和谐地与人交往的心理基础和保证。因此,智力正常是衡量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首要标准。2、有正确的自我意识,能悦纳自己心理健康的人能体验到自身存在的价值,能了解自我、接受自我。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和优缺点都能做出客观的评价。3、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心理健康的人能较好的调节和控制自己,保持相对稳定的情绪。情绪是影响健康、学习效率、与人交往的重要因素之一。大学生要适度表达、控制自己的情绪,当喜则喜,当忧则忧。4、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人际交往状况是体现和反映心理健康状态的重要指标之一,良好的人际交往是维护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5、有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心理健康的人能面对现实,对环境做出客观的认识和评价,乐于工作和学习,对自己充满信心,能妥善处理生活、学习中的困难,并能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环境的要求。6、有合理的行为行为是心理健康与否的外在表现。包括行为与年龄特征相一致,行为与社会角色相一致,行为方式具有一贯性,理智的控制自己的行为。7有完整、统一的人格完整的人格意味着其组成因素平衡发展,所思、所做、所言协调一致,具有积极进取的人身观,能够和社会步调一致。9、健全的意志意志健全的主要标志是行为的自觉性、果断性、一致的顽强性。具有优良品质的大学生表现为有合理的学习和生活目的并有达到目的的坚定信念和自觉行动。二、大学生的身心特点1、大学生的生理特征18~23岁的大学生,其生理特点主要表现在体力脑性四个方面的巨大变化。体,突出的体现在身高和体重的急剧变化。力,青春期处于最旺盛的哦哦时期。脑,大脑和神经系统处于最发达状态。性,青春期是性萌发和性成熟最神秘和最敏感的时期。2、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心理发展的过渡性,青年期是少年向成年人的过渡期,也是少年心理向成人心理过度的关键期。心理发展的可塑性,大学时代是人生各种心理品质全面发展、急剧变化的时期,这时存在不稳定、可塑性大的特点。心理发展的矛盾性,大学生由于在学校受教育时间长,没有社会经验,心理成熟滞后于生理成熟。使得大学生的心理既存在积极面,又存在消极面,就必然导致各种矛盾和冲突。心理发展的差异性,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不同,有适应期、发展期、成熟期三个阶段。三、大学生心理发展过程中的矛盾1、自豪感和自卑感的矛盾大学生可以说是高考竞争的胜利者,不可避免的是他们产生一种优越感、自豪感。但是大学是高手如云的地方,在此又失去了优势,加之对大学生活认识不足,缺少必要的思想准备,一旦遇到挫折,就会产生自卑感。2、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大学生有很强的独立意识,他们渴望独立,渴望自由,言行上渴望摆脱家长、老师的管束。同时他们远离亲人很多事情需要自己处理,使得他们独立意识增强。但他们与社会接触很少社会阅历不够,经验欠缺,遇到复杂的问题时,很难做决定,他们还不能真正的独立,还需依赖别人。3、闭锁性与开放性的矛盾闭锁性是青年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显著表现。个体情感由少年进入青春期后就开始具有文饰、内隐的特点。然而,他们在掩饰自己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