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设计依据及设计指导思想、原则1.1设计依据1.保定市城市总体规划及分区规划2.保定市高开区三期规划3.保定市民营科技园区规划4.保定市输水干管管网水力计算图5.天津市给排水研究设计院于2002.9编制《保定市地表水厂配套供水管网二期工程初步设计》6.天津市给排水研究设计院于2005.5编制《保定市地表水厂配套供水管网二期工程初步设计》(调整)7.国家有关的给排水设计规范:《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J13-8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等;8.有关道路地形图及污水、雨水资料9.河北省水利水电勘察设计院编制的《保定市城市防洪规划》10.《保定市2020年城市供水规划》11.保定市供水管网现状平面图;1.2采用规范与规程《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J13-8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97)《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1.3设计指导思想、原则1.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合理布局城市供水管网,减少地下水的开采,充分发挥地表水厂的供水能力。2.结合现状管网情况,充分利用原有管网设施进行合理的管网调整,降低低压区的面积。3.选择最短的管线长度,减少征地和拆迁量,降低工程造价。4.处理好城市管网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5.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减少对交通、市容的影响,选用技术成熟,施工方便,强度耐久的管材。6.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结合城市供水管网发展的统一规划,合理安排,分期实施,逐步完善。2.工程概况及总体方案设计2.1城市概况及自然条件1.城市概况保定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现有世界文化遗产1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9处。保定市是河北省文物大市,历史悠久,文物汇萃,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主城区面积65.24平方公里,人口69.24万人。市域有京深高速公路、107国道、津保高速公路、京广铁路通过。城区将根据不同的功能进行划分,逐渐向外围扩展。保定市具有较强的工业基础,以机械、化工、纺织、轻工、汽车、医药、建材等支柱行业为龙头的工业格局已基本形成,市区高新技术产业增长迅速,以市场为导向,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保定市工业经济发展的主导方向,城市工业体系业已初步形成规模。2.地理位置与自然条件(1)地理概况保定市市区处于河北平原中部、太行山东麓。西部、北部与市辖的满城县毗邻,东部、南部与市辖区清苑县接壤,是河北省中部的重要城市。地理坐标为东经115º22¹至115º33¹,北纬38º49¹至38º56¹,面积126平方公里。市区东45公里为华北明珠——白洋淀,南距省会石家庄146公里,北距首都北京市145公里,素有首都南大门之称,地处北京、天津、石家庄三角地带中心,具有十分重要的地理位置。(2)气象概况保定市区属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据保定气象站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气温12.3℃,2月份温度最低,极端最低-23.1℃(1951年1月13日)。7月份最高,极端最高43.3℃(1955年7月23日)。全年无霜期约200天。冬春多西北风,夏秋多东南风。多年平均降雨量为563.3毫米,降雨量的年内、年际分配极不均匀,年内的7、8、9三个月份的降雨量约占全年降雨量的80%,年最大降雨量为848.5毫米,年最小降雨量为290.2毫米。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为1572.2毫米,5、6月份约占全年的三分之一。(3)地震地质情况保定市所处地质构造为华北平原沉降带冀中凹陷区,本区自新生代以来至今是一个下降地区,具有较强烈的活动性。太行山山前断袭带在市区西部满城以东呈北、东向伸展,这是连接两个构造区的边界,是一条活动断袭带。根据国家地震局编制的全国地震烈度区划图,保定市处于七度烈度区的范围内。(4)水文地质情况地下水按成因形态和富水性综合为两大单元,及山前区基岩裂隙水和第四纪孔隙水区。基岩裂隙水分布在西北部山区,主要岩性由含燧石条带的厚层白云岩组成,以裂隙水为主,岩溶水次之。第四纪孔隙水区为冲积平原承压水区,分布于市区西部漕河、界河冲洪积扇区和市区及东部的冲积平原区。(5)工程地质条件按其成因类型,市区及附近在大地构成分区,属“华北凹陷区”的徐水—保定凹陷带西部边缘区第四纪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