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首份《中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范文》与家庭教育邓景川摘要:2022年7月,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发布了《中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这是我国首份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这份报告将在我国义务教育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指挥棒”和“体检仪”的双重作用。一方面,对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状况的监测,有利于扭转部分地区以升学率作为评价学校和学生主要标准的做法,在义务教育应当“培养什么人”和“如何培养人”方面发挥积极导向作用;另一方面,通过收集学生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的客观数据,可以对国家和地方义务教育质量发展状况进行全面“體检”,为诊断问题、分析原因、调整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推动义务教育质量地提升。对于家长来说,学习好这份报告,了解这些大数据,对自家孩子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情况,同样具有重要的的指导意义。关键词:义务教育质量检测学校教育家庭教育2022年7月25日,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发布了《中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这是我国首份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对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德智体美和学校教育教学等状况进行了客观呈现。我们通过学习这份报告,可以了解孩子的共性,家长再对照自家孩子,选择适合的家庭教育方法。一、学生人生价值取向积极,具有良好的行为规范首先,《报告》指出,学生在人生价值取向方面积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对国家认同感高,对自己作为一名中国人感到自豪,对国家的未来充满信心。二是学生对成功的原因看法积极,有关获得成功最重要因素的调查中,选择个人努力的学生占比最高,而选择家庭背景、他人帮助、运气或机遇的学生占比微乎其微。由此看出,学生对成功的看法是正确的,但也要提醒孩子,他人帮助、运气或机会等因素也是非常重要的。当运气或机遇到来时,如果你没有抓住,往往就会失去一次难得的成功机会。其次,学生具有良好的行为规范,主要表现在勤劳节约、诚实守信、团结友善、遵守公德等方面。尽管学生在行为规范方面总体表现较好,但仍存在不足,突出表现在做家务劳动少,主动积极地参与学校和班级劳动少。新版《中小学生守则》第三条明确提出,学生要勤劳笃行,乐于奉献,自己事自己做,主动分担家务,参与劳动实践,热心志愿服务。从报告数据可以看出,孩子距离守则的标准还有一定差距。这就要求我们家长在培养孩子热爱劳动方面应当做到以下几点:(1)家长要起到劳动的示范作用。(2)及早的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自理性劳动和家务劳动。(3)鼓励孩子主动积极地参与学校和班级活动。(4)向孩子灌输劳动最光荣的意识。二、学生学业表现良好,综合应用能力相对薄弱首先,学生学业表现良好。监测结果显示,学生的语文、数学、科学学业达到中等及以上水平的比例比较高,达到优秀水平的比例也比较高。其次,监测结果也显示学生在综合应用能力方面偏弱,主要表现在科学学科上,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达到中等及以上水平的比例比较低。这就要求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要把提高孩子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放在重要位置,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开展家庭小实验活动。(2)培养孩子猜测与假设能力。(3)激发孩子的探究兴趣,勇于提出问题。让孩子学会遇到问题时多问几个为什么。三、学生心肺功能、速度素质达标率较高,但肥胖、近视和睡眠不足问题较为突出首先,学生心肺功能、速度素质达标率较高。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22年修订),学生肺活量达到及格标准的比例非常高,学生50米跑达标率也非常高。其次,监测也发现学生肥胖比例较高、学生视力不良问题突出、学生睡眠时间总体不足等问题。为了解决学生肥胖、近视和睡眠不足问题,家长一要帮助学生减肥,可以采取控制食量、减少零食、加大运动、提升睡眠等方法。二要帮助学生预防近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少看手机电脑电视。为了解决学生睡眠不足,一定让孩子养成中午睡觉的好习惯,每天保证小学生睡够10小时,初中生9小时,同时营造适宜的睡眠环境。还可以让学生把做作业的时间往前提,在学校就完成一部分,通过提高做作业效率,保证学生睡眠时间。四、学生演唱表现较好,但音乐听辨能力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