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次北固山下》教学设计《次北固山下》教学设计《次北固山下》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了解律诗特点,读出韵味。2、理解诗歌内容,读出情感。3、品味意象,通过联想,感悟情境。【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读出情感。【教学难点】品味意象,通过联想,感悟情境。【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老师检测预习,请学生们齐读诗歌。(学生齐读)师:大家没有读错字,节奏把握得还行。二、了解学习目标。幻灯片显示学习目标:1、了解律诗特点,读出韵味。2、理解诗歌内容,读出情感。3、品味意象,通过联想,感悟意境。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请一个学生大声朗读)三、活动一:了解律诗,读出韵味。老师在黑板上板书一个“律”字,请学生们组词。生:律师、法律、严于律己……师:《尔雅》中说:“律,法也。”律的本义是规定和法度。律诗又称格律诗,是中国古典诗歌中法度最为严谨的一种诗歌体裁。幻灯片展示:律诗的章法:篇有定字,句有定字。字有定音,音分平仄。(一)、篇有定字,句有定字:师:请同学们齐读律诗的章法。(学生齐读)。律诗是“篇有定句”,大家以句号为单位,数一数律诗是几句?生:八句。师:不错,八句以上的律诗我们称之为“排律”。“句有定字”,再请一个同学来理解“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生:“五言律诗”就是每一句是五个字的律诗;“七言律诗”是指每一句是七个字的律诗。师:“五言律诗”简称为“五律”;“七言律诗”简称为“七律”;他们八句分为四联,请大家根据每一联的名称的意思,思考一下应该对应哪一联,连连线。幻灯片展示:第一二句尾联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第三四句首联第五六句颈联第七八句颔联(颔:下巴)(学生回答:老师提示根据人身体的部位,由上到下的记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师:现在我说哪一联,你们快速的读出诗中的句子。(师生共同完成活动:或齐答、或开火车。)(二)、字有定音,音分平仄。1、律诗的平仄:师:“字有定音,音分平仄。”平仄是律诗中最重要的因素。律诗中有一套固定的平仄格式,八句中每一句的每一个字,该平该仄,必须逐字讲究,古音和今音略有不同,大概可以这样分:幻灯片展示:平声:约为今音的一二声仄声:约为今音的三四声例如: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师:平声声调漫长,有绵延之感;仄声短促有力,含顿挫之意。请同学们在读平声时,延长声调,一个平声缓缓的晃一圈头;读一个仄声时,晃半圈头。我们用这种“摇头晃脑法”把握韵律,还可以治疗颈椎。(生笑)(活动练习:老师摇头晃脑的范读首联,学生各自模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仿亦摇头晃脑的读,选一两个读得好的表演一下)师:这样平仄相间,形成了诗歌均匀而多变的节奏,抑扬顿挫,婉转和谐,下面我们用“摇头晃脑法”将这整首诗的平仄读出来。大家看黑板的板书,为了方便大家区分把握平仄。老师用“─”表示平声,用“│”表示的仄声。黑板板书展示: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活动练习:学生各自模仿亦摇头晃脑的读,老师摇头晃脑的范读,然后学生单个、齐读表演。)2、律诗的押韵:师:律诗的音韵之美除了平仄婉转和谐之外,在诗歌的创作中,在某些句子的最后一个字,都是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这叫押韵。幻灯片展示:押韵:全首诗通押一韵,通常压平声韵。一三五七不论,二四六八分明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师:现在请同学们在诗歌中找出押了韵的韵脚字是哪些。生:应该是:前、悬、年、边。师:看看韵脚字都在哪几句上?生:在第二、四、六、八上。师:对的,这就是押韵的一个规律即:一三五七不论二四六八分明。请同学们在读韵脚字时,声音适当的延长这样能使朗诵吟咏时,产生音韵和谐之感。(学生活动:学生先自己体会读有韵脚字的诗句,然后加上平仄的“摇头晃脑法”,一起齐读诗歌。)师:这一次的吟咏韵味十足,比课前的第一次读得棒多了,但感觉仍缺少些情感。下面我们进入到今日的第二个活动。四、活动二:理解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