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勒泰的角落》读后感3篇《阿勒泰的角落》读后感3篇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为大家搜集的《阿勒泰的角落》读后感,欢送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实际上,我读了《阿勒泰的角落》的第一篇文章就已经决定选这本书,但我其实说不上她到底有哪些好。她无非是用第一人称讲述自己的故事,平淡无奇的,平实的语言,没有猎奇,没有悬念。因为所涉及的题材大多是作者定居阿勒泰时的生活,身处都市的人们容易从中寻得久违的纯真、朴素与平静。这也许是有的人喜欢李娟的理由,但不是我的,我并不觉得遥远的村落,没有工业污染的无人区就比喧闹的都市纯洁,污浊的,就算到无尘实验室也不会获得净化。李娟文字里的纯洁、纯真与对生活的热,是她创作那些文字时内心的状态,而非刻意为之,但作家的文字不代表作者本人,就如安嘉和不代表冯远征一样。《阿勒泰的角落》是一本二十万字的散文集,阿勒泰是多么,阿勒泰的生活又是多么的不便,这是文字里告诉我的.(也就是说作者不是对这一切的艰辛浑然不觉)。而作者的文字又是那样的轻松与乐观,而且显然是发自内心的乐观,这让我觉得矛盾。这样的文字必定会消耗作者很多的能量,读起来让我如坐针毡,因为我的轻松是建立在作者的痛苦之上。当然,我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我只是隐约感觉不自然,直到我读了她的另一本散文集《走夜路请放声歌唱》。李娟在再版序里说:有意思的是几乎所有的读者都认为我的两本「阿勒泰」系列阅读起来很轻松,而这本书那么非常沉重。可实际创作时,阿勒泰那些文字,我写得非常困难,写这本书时那么轻松许多。《走夜路请放声歌唱》是李娟与《阿勒泰的角落》创作时间相近的博客合集,这本书情感致密,毫不节制,看得我喘不过气来—她将阿勒泰系列背后的沉重写在了地方。原来那不自然的感觉,并不仅仅是因为我内心扭曲,不愿相信存在那样纯粹的乐观。不管怎么说,《阿勒泰的角落》真的是一本读起来很容易让人放松的书。人活着,就是要一种淳朴的感觉。不管一生有多,都要活得开心、快乐、满足,不要抱怨、伤感。每个人的一生都是短暂而又漫长的,总会有分开的那一天。所以,不要有遗憾和不满,在眼轻轻闭上的时候,脑中浮现的都是美妙和希望。懂得欣赏生活的美妙,停一下,放松自己,生活就会晴空万里。生活中,快乐其实就在身边。像书中的“蝗虫来了”一篇小文章,就充分的写出了穷人家的孩子的快乐。文章中的孩子,纯真,充满了好奇心。他们喜欢观察蝗虫,它们正好对称的翅膀,灵敏的腿,敏感的须子,这一切是多么不可思议,而这,正是童真的美妙。欣赏夕阳,感受大地的温热,太阳落下,一轮圆月当空照。抛掉烦恼,享受美妙。人为何要有如此多的要求和愿望,生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不愿意与外界交流分享快乐,这样做就只有一点,那就是永远的不快乐和不满足。人们常说:“知足常乐。”这句话人人都知道,而谁真正可以做到呢?用淳朴的眼睛欣赏世界,世界也会变得美丽。但我们总是太过虚荣,为了那远在天边的理想而奋斗一生。而其实,当你静下心来,看看夕阳的余晖,大海的波浪,鸟儿的飞翔,享受身边的一切,你就会觉得,这一切有值得你哭泣和悲伤?当你为了物质去追求的时候,停下来,享受生活,物质也变得没有那么重要。累了,就休息一下,受伤了,就等它愈合,停下奔波的脚步,品味近在咫尺的美妙。而且,对于无法改变的事实,要欣然承受,不要与它做无谓的抗争。也许,仔细想想,它们也挺好。这本书中,还有很多得意美妙的小文章,有袖珍兔不“袖珍”,金丝熊“小耗子”,慈祥的奶奶,仁慈的母亲,和他们之间微妙的爱。这些,都是但不低贱的好人,这些,都是幼稚但不缺乏美妙的生活,我向往这种生活,但是,应该不会拥有。我喜欢这本书,就是因为它的淳朴和淡淡的一抹乡情。再浓的咖啡,也不如清香的茉莉花茶……李娟的作品语言质朴,丝毫没有雕琢的痕迹,没有很多专家所说的文采,但是却饱含着人性之美,这是她的作品最吸引人的地方。开篇的《一个普通人》中有这样一句话:在喀吾图,一个浅浅写在薄纸上的名字就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