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新农村建设进行曲固安县三大工程助推新农村建设固安县围绕农民最关心的问题,大力实施“三大工程”,不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强势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使人民群众充分享受科学发展带来的实惠。“安居工程”,改进农民居住条件把新民居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城乡发展的有力抓手,着力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促进农民生产生活方式转变,提升广大农民群众生活质量,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一是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固安县把农村新民居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突破口,以农村城镇化、中心村社区化为发展方向,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把新民居建设与京南“卫星城”建设、文明小城镇建设、中心村建设有机结合,鼓励有条件的农民到县城定居,到小城镇定居,积极引导合并村庄,发展中心村,置换出更多的耕地和建设用地,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二是成立机构、完善政策。为保证农村新民居建设工作顺利开展,成立了县主要领导任组长,农工部、规划局、建设局、土地局等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新民居建设领导小组。各乡镇、工业区、温泉园区和各有关部门也成立了相应机构,明确责任,专人专抓,确保此项工作圆满完成。在此基础上,相继出台了《关于推进农村新民居建设工作的有关规定》《固安县农村新民居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固安县农村新民居建设开发企业准入暂行规定》《关于2010—2019年农村新民居建设工作的设想》等政策性文件,确保全县农村新民居建设工作有章可循,有序开展。三是遵循民意、保证质量。针对新民居建设涉及规划、设计、施工、拆迁、复耕等诸多问题,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新民居建设工作,明确各相关部门职责,安排部署下一步工作。组织新民居建设相关单位和新民居建设村街代表到新乡、邯郸等地实地考察,学习借鉴新民居建设先进经验。同时,由乡镇组织工作人员深入每一户农民家中征求意见,了解村民对新民居建设工作的看法,通过村民代表会或村民大会等形式与村民共同协商新民居规划及户型设计等问题。对于村庄整体改建的,必须经90%以上农户同意,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工程开工后,抽调专人组成督导组定期督导,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监管,发现问题及时协调解决,确保工程的质量,把农村新民居建设做成广大农民群众的放心工程、满意工程。“惠民工程”,让农民得到真正实惠以“村民中心”建设作为做好农村文化工作的切入点和突破口,采取有力措施,大力扶持引导“村民中心”的发展,提升了广大农民群众文化素质,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注重民主管理,“议事中心”议民事。固安县在各“村民中心”建立健全了议事规则、民主决策、教育培训等制度,定期召开党员议事会、村民代表议事会、“一事一议”讨论会等,保障了党员群众对村级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有效改变了过去“开会无场所,议事无阵地”的局面。按照统一要求、统一规格,在全县419个行政村建立了村务公开栏、干群连心墙,进一步规范了公开内容、公开时限、公开方式,增强了工作的透明度,进一步密切了干群关系,促进了干部廉洁自律,提高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创新服务机制,“服务中心”助民生。引导有条件的村街在“村民中心”周边或出租“村民中心”部分房屋开办农资店、农家超市、卫生诊所等,真正让“村民中心”活起来,确保人常在、门常开、事常办,方便群众办事。并建立“便民服务日”制度,每月固定5—10天时间由村干部轮流值班,为群众提供生产信息、劳务输出、证件办理、计划生育、上访接待等服务。并组织文化、科技、卫生等有关部门通过开展“科普赶大集”、“送科技下乡”、“科技咨询”、“科普展览”、“科普讲座”等活动,对群众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帮助他们提高组织能力和业务能力。开展文娱活动,“文化中心”聚民心。为进一步筑牢农村文化活动阵地,以乡镇文化站建设为龙头,按照“一站多能”的发展模式,将乡镇宣传、教育、科技、计生、体育等工作融合在一起,建成了“综合文化站”。通过成立各类协会的方式,对农村文化团体进行规范,通过培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