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废物》处置与资源化课程设计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指导教师:2015年6月28日目录一、课程设计的目的-------------------------1二、课程设计题目及要求描述----------------------------------1三、课程设计说明书----------------------------------------------13.1固体废物的定义3.2.垃圾的危害和影3.3垃圾转运的必要性3.4转运站的分类3.6垃圾中转站的选址要求极其限制因素3.7转运站配置要求及相应的保护措施3.8设计依据3.9设计工艺流程的确定四、课程设计计算书4.1该小区每天产生的垃圾量的确定:4.2卸装台数(A)的确定4.3压缩设备数量(B)4.4牵引车数量(C)的确定4.5半拖车数量(D)的确定4.6转运站占地面积的确定五、心得体会六、参考资料一、课程设计的目的课程设计的目的在于进一步巩固和加深课程理论知识,并能结合实践,学以致用。本设计为为四万人规模城市生活垃圾收集转运站设计,能使学生得到一次综合训练,特别是:1、工程设计的基本方法、步骤,技术资料的查找与应用;2、基本计算方法和绘图能力的训练;3、综合运用本课程及其有关课程的理论知识解决工程设计中的实际问题;4、熟悉、贯彻国家环境保护法规及其它有关政策。二、课程设计题目及要求描述4万人规模城市生活垃圾收集转运站设计2.1.转运站服务人口及范围:某城市拟为一新建的大型住宅小区建设一座生活垃圾收集转运站。该小区人口规模为四万人(未来20年小区人口规模不变)。根据国内同类城市的经验,小区人均垃圾日产生量为1.0kg/人·天。该转运站距离该城市生活垃圾处置场的距离约为20公里。2.2.运转站设计要求:(1)根据规范要求确定转运站规模;(2)确定转运的运转单元数及进行设备选型(包括压实设备及运转车辆);(3)确定转运站的占地面积,并对转运站进行平面布置,绘制转运站平面,布置图。2.3.设计文件要求(1)设计依据(2)转运站转运规模的确定(3)生活垃圾转运站选址要求(4)转运站转运压缩工艺及主要设备(5)转运站基建、辅助工程及总平面布置(附总平面布置图一张)。三、课程设计说明书3.1.固体废物的定义2005年修订后的《固体法》对固体废物有了新的诠释:固体废弃物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由此可见生活垃圾是固体废物中最常见,也是产生量较大的固体废物。3.2.垃圾的危害和影响(1)侵占土地:垃圾挤占了宝贵的土地资源和生存空间,严重影响了工农业生产和生活。大批垃圾破坏地球表面的植被,这不仅影响了自然环境的美观,更破坏了大自然生态平衡。(2)污染环境:固体废物含有各种有害物质,处理不当可直接污染土壤、空气和水源,并最终对各种生物包括人类自身造成危害。(3)传播疾病:垃圾含有大量微生物,是病菌、病毒、害虫等的滋生地和繁殖地,严重地危害人身健康。(4)污染土壤和水体:垃圾渗出液改变土壤成分和结构,有毒垃圾会通过食物链影响人体健康。垃圾破坏了土壤的结构和理化性质,使土壤保肥、保水能力大大下降。垃圾中含有病原微生物、有机污染物和有毒的重金属等,在雨水的作用下,它们被带入水体,会造成地表水或地下水的严重污染,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和水资源的利用。(5)污染大气:细小固体废物会随风飞扬,加重大气污染。在大量垃圾露天堆放的场区臭气熏天,老鼠成灾,蚊蝇孳生,有大量氨、硫化物等有害气体向大气释放,仅有机挥发性气体就多达100多种,其中含有许多致癌致畸物。3.3垃圾转运的必要性为了减少生活垃圾对环境对周围居名用户的影响,相关部门必须及时将产生的生活垃圾及时的运走处理。在城市垃圾收运系统中,转运是指从个分散收集点较小的收集车清运的垃圾转载到大型运输车辆,并将其远距离运输至垃圾处理利用设施或处置场的过程,而转运站就是上述转运过程的建筑设施与设备。只要城市垃圾收集点地点距离垃圾处理地点不远,用垃圾收集车直接运送垃圾是最常用而且最经济的方法,但随着城市的发展,已越来越难以在市区垃圾收集地点附近找到合适的地方来设立垃圾处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