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国学第九册第六课教案VIP免费

国学第九册第六课教案_第1页
1/4
国学第九册第六课教案_第2页
2/4
国学第九册第六课教案_第3页
3/4
国学第九册教学设计第二单元道与规律第6课相反相成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出节奏和韵味,尤其需要注意那些难度较大容易念错的字。2.能结合老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初步理解词句意思。3.熟读成诵。教学重难点1.能结合老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初步理解词句意思。2.熟读成诵。3.重点理解“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等词句。教学过程一、课文内容简介这一课内容选自《道德经》中的第二章《功成弗居》。二、诵读感悟1.教师范读课文,对于不认识和易错的字重点强调,标准拼音,要求学生注意停顿。2.学生跟着音频试读课文,提醒他们要注意上述的停顿,体会全文的节奏。3.学生练读课文,自由读、男女生对读、齐读、分组读、比赛读等方式,进一步熟悉课文三、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对照译文理解课文【原文】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後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译文】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所以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这是永恒的。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有所施为,但不加自己的倾向,功成业就而不自居。正由于不居功,就无所谓失去。2.重点字词解释①恶已:恶、丑。已,通“矣”。②斯:这。③相:互相。④刑:通“形”,此指比较、对照中显现出来的意思。⑤盈:充实、补充、依存。⑥音声:汉代郑玄为《礼记·乐记》作注时说,合奏出的乐音叫做“音”,单一发出的音响叫做“声”。⑦圣人居无为之事:圣人,古时人所推崇的最高层次的典范人物。居,担当、担任。无为,顺应自然,不加干涉、不必管束,任凭人们去干事。⑧作:兴起、发生、创造。⑨弗志:弗,不。志,指个人的志向、意志、倾向。3.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单单从文字上面是没办法解读的。因为一般我们都主张明辨是非、好坏、善恶,但是这里的经文怎么说:『知道美,会是一种恶事呢?』为什么说:『知道善,也是一种坏事呢?』最主要是老子深观整个宇宙人生的实相,万事万物本来就是一体没分别,但是众生却一定要用『自我』划分开来,然后就界定出:我要的,就是美、就是善就是好。『自我』所不要的、不喜欢的,就界定为丑的、恶的、坏的,这些都是从『自我』的立场出发所区分的。你认为大花漂亮、小花很丑,当走过路边看到小花,于是根本就不理一眼。如果是一朵漂亮的玫瑰花,于是就很赞叹它,甚至想要摘回家、藏为私有。我们的心是常常这样:看到好的,就要抓;看到不好的,根本就不理睬。人类就把它贴上标签-认定这个才是美的、那个是丑的。我们的心就不单纯了,我们的心就渐渐的丑陋了,所以『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善』不是不知道好坏、善恶的『善』,而是你都从『自我』去界定。符合我们自我的意思,就认为他是善的;不符合我们自我的意思,就认为他是恶的,就是『斯不善矣』。因为你的内心是从贪、瞋出发,你的内心也是丑陋、充满着贪瞋的,符合你的意思就认为是善的,不符合你的意思就认为是恶的。『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就是『相对论』。相对而论,当你树立出一个『对的』,同时『错的』也就被划分出来;当你树立出一个『大的』,则『小的』就被划分出来;把自己标榜为『圣人』,认为跟自己境界不相符合的人,就贬为『凡夫』。『有无相生』如果树立一个『有』出来,『无』就被标立、划分出来;如果你树立一个『难』,另一个『容易的』就会有对称出来。就好像:你认为白天是美的,在这个当下你喜欢白天的美,同时就已经认为黑夜、晚上是丑的,是不喜欢晚上的。如果你有树立一个『喜欢的』出来,另外一个『不喜欢的』,就独立出来了,就是『长短相形,高下相倾』。人类一界...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国学第九册第六课教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