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教学设计(四年级上册用)中卫市第五小学班级:.姓名:.四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学习传统文化,研读中华经典。通过这些经典内容的学习,能使学生明白热爱学习,孝敬老人,关爱他人等道理,促进孩子们身心健康发展。根据学校国学教程安排,四年级教学内容为《大学》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按照两个周一个部分、一月背诵一篇的进度来进行教学;二、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中华经典《大学》,感受祖国语言的魅力;2、通过诵读,使学生阅读经典,亲近书籍,享受阅读;3、通过诵读,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培育民族自豪感;采用各种方法诵读《大学》,演译《大学》,领悟《大学》;理解古文的,词义、含义,引导学生批判性的对待古典;教学措施:;1、通过诵读中华经典《大学》,感受祖国语言的魅力,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汲取知识营养,打下扎实的文字功底,提高学习能力,为终生发展奠定基础。2、通过诵读,使学生阅读经典,亲近书籍,享受阅读的乐趣,美化学生心灵,开发学生心智,在诵读中提升境界。3、通过诵读,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培育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使学生道德、文化、智能等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提升。激发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教学重点:采用各种方法诵读《大学》,演译《大学》,领悟《大学》的内涵。教学难点:1、理解古文的,词义、含义,引导学生批判性的对待古典文化,汲取精华,去其糟粕。2、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教学措施:1、联系学生生活,注重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注意挖掘经典与现实的结合点,指导学生加强诵读、在实践之中学习。2、培养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注重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3、引导学生批判性的对待古典文化,汲取精华,去其糟粕,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四年级国学教学进度表周次教学内容备注1开学报名2本末始终3修身为本4诚意5国庆节国庆放假6正心7齐家8治国9君子之道10期中测查期中测查11率性修道12素位而行12诚实守信篇14珍重友情篇15珍惜时间篇1617181920第1课《本末始终》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教学目标1.引领学生诵读“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理解基本意思。2.通过诵读,让学生初步了解《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的道德达到最完善的境界。3.感受中华文化的根源魅力,欣赏中华文化的语言美。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主动理解“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中相应的语句的意思,理解其中一些字词的意思。2.通过诵读和讲解,体会“修身养性”的重要性,明白每个人都应拥有光明正大的品德,都应让自己的道德达到最完善的境界,这样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1.简介《大学》(1)导语:《大学》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宋代人把它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中庸》相配合,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那你了解《大学》多少呢?谁来说说看。学生交流汇报。(2)概括学生搜集的资料,补充简单介绍《大学》的编排,分为“经”和“传”两个部分,其中“经”一章,是孔子的原话,由孔子的学生曾子记录;“传”十章,是曾子对“经”的理解和阐述,由曾子的学生记录。2.初读感悟(1)出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2)自己读一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学生自由读)(3)读给你的同桌听听吧。(同桌互读)(4)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呢?(指名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