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偶书》教学设计利川市东城腾龙小学罗腾英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15页“回乡偶书”。知识目标:会认“偶、鬓、衰、客、何”五个生字,会写“音、客、何”三个生字。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情感目标:结合图画了解古诗大意,在诵读的过程中,感受回乡人又悲又喜,百感交集的心境。教学重点:1、把诗句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2、体会古诗平淡的描写中隐藏着的诗人淡淡的悲伤。教学难点:1、把诗句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2、体会古诗平淡的描写中隐藏着的诗人淡淡的悲伤。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诗题。1、看画说诗:老师带来几幅图,用你熟悉的诗句描绘一下。a.课件出示:《鹅,鹅,鹅》图片,看到这幅图马上想到诗句: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所见》图片:我想到: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b.再依次出示《小池》、《山行》、《村居》图片,学生说诗句。C.你们看着画就会想起诗,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2、导入诗题:“今天我们来学一首贺知章描写回家的古诗――《回乡偶书》。”课件出示课题,齐读课题。3、教学“偶”字,边释字形,学生跟着书空右半边;读“偶”。学生再齐读课题。14、理解诗题:你知道“偶”可以组哪些词?偶:偶像、木偶、偶然,在这里是“偶然”的意思。“书”是什么意思?(写)偶书呢,偶然间写下的诗。“回乡偶书”就是贺知章回到家乡偶然间写下的诗。“偶然间写下的诗常常是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才有了一时的感受。诗人贺知章回家时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有什么感受呢,我们就要来细细地读一读他写的这首诗。”二、自主读诗,整体感知。(初读古诗,读准字音,把诗句读正确,初步感受诗的情感及韵味。)1、介绍诗人。(“在学习这首古诗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诗人的情况。昨天我布置叫你们去了解贺知章这个人,你知道多少,说说”)课件出示:贺知章:唐朝诗人,一生仕途顺利,36岁时离开家乡去做官,八十多岁衣锦还乡,唐玄宗曾亲自赐诗送别,十分风光。踏上了故乡的土地,有感而发,写下了两首《回乡偶书》。下面我们来读贺知章写的第一首《回乡偶书》,请同学们把书翻到115页,听老师读。2、师范读,请学生认真听。3、学生自由读诗: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诗,请听清要求⑴、读准生字的字音,不会读的字多读几遍,把诗读通顺。⑵、借助课文插图想想每句诗大概讲了什么意思。4、检查自读情况。(你会把古诗正确地读出来吗?课件出示诗句,指名学生读,老师相机纠正错误读音。)5、学习生字,指导书写。我们读诗的时候要注意读准这些字的读音,课件出示生字词:偶鬓衰客何a.指名读,连词读、齐读,让想办法记住这些字。b.指导在田字格里写“客”和“何”(相机提示:写字姿势很重要,人坐得端正,字就写得好)c.你会读这些词吗:课件出示词语,学生开火车读。26、学生再齐读古诗。三、自学古诗,理解诗意过渡:同学们真厉害,这么快就能流利地读诗句了。下面请同桌同学合作学习,结合插图,看看你能把读懂哪些诗句,弄不明白的作上记号,等会问老师。1、学生自主学习,老师巡回指导。2、交流学习情况。你读懂了哪句?根据学生回答,老师相机指点。学生说到哪句,老师就出示哪句的课件来一同学习。哪句不懂?学生可能最难懂的是“乡音无改鬓毛衰”老师帮助理解“乡音”“鬓毛衰”的意思。四、感悟诗意,读中悟情。1、品读第一句诗(1)读了这首诗古诗,你知道贺爷爷是什么时候离开家乡的吗?(年轻时)又是什么时候回来的呢?(年老时)真聪明!你们是从哪句诗知道的?(少小离家老大回)(2)指导朗读:贺知章36岁离开家乡,86岁才告老还乡,50年没回家,可见诗人离乡之久,回乡之晚,你想带着怎样的情感来读这句诗呢?――难过,伤感。朗读时应该把语速放慢点。谁来读读,学生读。2、品读第二句过渡:读得真好!贺知章离家50多年了,他有哪些改变?板书:“鬓毛衰”什么没改变?板书:音无改.诗人离开自已的家乡50多年了,每每想起家乡话是那样的温暖,说起家乡话是那样亲切,两鬓花白稀少,家乡的口音一直没改变,这是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