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时物质的推断【重点解读】推断题的“题眼”:白色固体:NaCl、CuSO4、Na2CO3、CaO、NaHCO3、Ca(OH)2;黑色固体:CuO、C、Fe粉、Fe3O4;红色固体:Cu、Fe2O3。白色沉淀:CaCO3、Mg(OH)2、BaCO3、、BaSO4和AgCl(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蓝色沉淀:Cu(OH)2;红褐色沉淀:Fe(OH)3。蓝色溶液:含Cu2+离子;黄色溶液含Fe3+离子;浅绿色溶液含Fe2+离子。化学之最: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世界年产量最大、用途最广泛的金属是铁;最常用的溶剂是水;最轻的气体是氢气。【中考真题】1.物质A~F都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它们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A为气体单质,E为红色固体,则F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其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2)若B为一种碱,E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则B、E的化学式为:B_________、E_________;写出B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2.某固体粉末可能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钠和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进行如下实验:①取少量固体加入足量的水,搅拌,有不溶物;②过滤,向滤液中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下列对固体粉末成分的判断中,不正确的是()A.一定有碳酸钠B.可能有氢氧化钠C.一定有碳酸钙D.可能有氢氧化钙3.某化学兴趣活动小组在准备实验时,甲同学配制了Na2SO4、K2CO3、BaCl2、稀盐酸四种溶液,但没有及时贴标签。乙同学在使用时为区分四种无色溶液,将溶液分别编号为①、②、③、④并进行如下表所示实验,由此推断①、②、③、④依次是()A.稀盐酸、Na2SO4溶液、K2CO3溶液、BaCl2溶液B.K2CO3溶液、BaCl2溶液、稀盐酸、Na2SO4溶液C.BaCl2溶液、K2CO3溶液、Na2SO4溶液、稀盐酸D.Na2SO4溶液、BaCl2溶液、K2CO3溶液、稀盐酸4.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Ba(NO3)2,Na2SO4,Na2CO3,NaNO3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同学分析其成分做了如下实验.该同学分析正确是()实验步骤12实验操作取样加足量水,充分振荡,静置过滤后,往滤渣中加过量稀盐酸实验现象有白色沉淀产生沉淀部分溶解A.该包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Ba(NO3)2、Na2SO4、Na2CO3、NaNO3B.该包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Ba(NO3)2、Na2CO3可能含有Na2SO4C.该包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Ba(NO3)2、Na2SO4可能含有NaNO3、Na2CO3D.该包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Ba(NO3)2、Na2SO4、Na2CO3可能含有NaNO35.已知A、B、C、D、E五种物质中都含有人体含量最多的一种金属元素,其中A是单质,B、C含有两种元素,D、E含有三种元素,反应⑤是放热反应,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推理不正确的是A.E是碳酸钙B.反应④一定是中和反应C.反应③可以由多个化学反应实现D.反应②为吸热反应6.有一包白色固体粉末可能由NH4Cl、Na2CO3、BaCl2、CuSO4、NaCl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了确定其组成,小东做了以下实验:①取少量白色粉末于研钵中,加入少量的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没有闻到氨味;②另取少量白色粉末加入到适量的水中,出现白色浑浊,静置后,上层清液无色;实验内容实验现象①+②有白色沉淀生成②+④有白色沉淀生成①+③有气泡冒出③小心倒掉上层清液,向沉淀中加入稀硝酸,白色沉淀完全溶解,并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由以上实验可推断:(1)这包白色固体中肯定存在_________,肯定不存在__________________;(2)写出②中出现白色浑浊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A~H、M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图中“﹣”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转化(反应条件和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已省略).已知:A是胃液中含有的酸;H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B、D、F均为单质,其中F常温下为红色固体,其余物质均是化合物.(1)写出E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2)写出反应M→A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属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_____反应。8.李老师在指导学生记忆化学方程式时指出很多反应可以归纳,如:氧化铜、氢氧化铜、碳酸铜等与硫酸反应时都生成硫酸铜和水。同学们兴趣很高,也进行了归纳:(1)甲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