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市2012—2013学年度高中三年级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部分)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2页,第Ⅱ卷3至4页。全卷共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lC12N14O16S32Cu64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检查自己的姓名、座位号、报名号是否填写在答题卡上,条形码是否贴在答题卡上对应的虚线框内。2.第Ⅰ卷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第Ⅱ卷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号位置作答,在试卷上作答,答案无效。3.考试结束时,监考人员将答题卡收回。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石油分馏、煤的气化、海水制食盐、蛋白质变性等过程都包含化学变化B.红宝石、玛瑙、水晶、钻石等制作装饰品的材料,其物质的主要成份都是硅酸盐C.甲苯属于苯的同系物、烃、芳香烃、芳香族化合物D.最早使用的合金是青铜,当今使用量最大的合金是铝合金2.向CuSO4溶液中逐滴加入KI溶液至过量,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CuI,蓝色溶液变为棕色。再向反应后的溶液中通入过量的SO2气体,溶液变成无色。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滴加KI溶液时,KI被氧化,CuI是氧化产物B.通入SO2后溶液逐渐变成无色,体现了SO2的漂白性C.通入22.4LSO2参加反应时,有2NA个电子发生转移D.上述实验条件下,物质的氧化性:Cu2+>I2>SO23.下列实验方案不可行或结论不正确的是①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除去乙烷气体中的少量乙烯②将溴乙烷和NaOH溶液混合加热后,再加入硝酸银溶液,检验溴元素③分液时,分液漏斗里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④向同pH、同体积的醋酸和盐酸溶液中加入足量镁粉至完全反应,通过比较产生H2的体积判断两种酸的电离程度:醋酸<盐酸⑤向新制的AgCl乳白色悬浊液中滴加0.1mol/L的KI溶液,产生黄色沉淀,证明:Ksp[AgCl]>Ksp[AgI]A.①②B.①③⑤C.②④D.③④⑤4.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用硫氰化钾溶液检验Fe3+:Fe3++3SCN-=Fe(SCN)3↓B.向海带灰浸出液中加入稀硫酸、双氧水:2I-+2H++H2O2=I2+2H2OC.磨口玻璃试剂瓶被烧碱溶液腐蚀:SiO2+2Na++2OH-=Na2SiO3↓+H2OD.NaHCO3溶液和少量Ba(OH)2溶液混合:HCO3-+OH-+Ba2+=H2O+BaCO3↓5.某些化学知识用数轴表示能体现出形象直观、简明易记的特点。下列用数轴表示不合理的是1A.Cl2与CH4取代反应后的产物:B.向烧碱液中通入SO2后的产物:C.铁和稀硝酸反应:D.向Al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铝元素的存在形式:6.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甲基橙呈红色的溶液中一定存在NH4+、Ba2+、AlO2-、Cl-B.同一主族元素气态氢化物中,相对分子质量越大,沸点越高C.实验室制乙烯时,加入浓硫酸其作用既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又起到脱水作用D.将过量Na2O2投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显蓝色,Na2O2是碱性氧化物7.常温下,下列溶液中各微粒浓度关系或pH判定不正确的是A.将5mL0.02mol/L的H2SO4溶液与5mL0.02mol/LNaOH溶液充分混合,若混合后溶液的体积为10mL,则混合液的pH=2B.某物质的溶液中由水电离的c(H+)=1×10-amol/L,若a>7,则pH一定为14-aC.pH相等的①CH3COONa②C6H5ONa③NaHCO3溶液中,c(Na+)大小关系:①>③>②D.CH3COONa溶液中加入少量KNO3固体后的碱性溶液一定有:c(Na+)+c(H+)=c(CH3COO-)+c(OH-)2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8分)8.(15分)某消毒液的主要成分为NaCl和NaClO,在空气中易吸收CO2而变质,且NaCl和NaClO在酸性条件下可发生反应:ClO-+Cl-+2H+=Cl2↑+H2O。某学习小组拟探究该消毒液的变质情况。(1)取适量消毒液放在试管中,加入足量一定浓度的硫酸,有气体放出。通过下列装置检验气体的成分可以判断消毒液是否变质。学习小组研究后认为变质情况可能有三种:甲:部分变质;乙:未变质;丙:。为了验证可能为甲,请完成下列实验方案。限选试剂:①98%的浓硫酸②1%的品红溶液③1.0mol·L-1的KI-淀粉溶液④1.0mol·L-1的NaOH溶液⑤澄清石灰水⑥饱和NaCl溶液所加试剂预期现象和结论试管A中加足量(填序号);试管B中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