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化的艰难起步第I卷(选择题)1.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诞生了一批产业工人和民族资本家。其中,主张“实业救国”的“状元”实业家是A、方举赞B、陈启沅C、张謇D、张骞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出口增长最快的是()A.纺纱B.面粉C.油料D.冶铁3.中国近代民族资本家开办的企业主要集中在()A.重工业部门B轻工业部门C.火车制造业D.汽车制造业4.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进入“黄金时代“的原因是()①辛亥革命冲击力封建制度②日本给北京政府贷款③北洋军阀的分裂④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5.总的来说,中国近代的民族工业()A.是比较落后的B.是比较先进的C.重工业发展比较迅速D.内地比较发达6.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是在()A.辛亥革命后B.第一次世界大战后C.第一次世界大战中D.第一次世界大战前7.提出“实业救国”的清末状元是()A.张之洞B.张謇C.范旭东D荣宗敬8.胡适先生曾说:“《新青年》杂志代表和创造了一个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指的是()A.君主立宪时代B.民主共和时代C.民主科学时代D.社会主义时代9.为了怀念近代史上抵抗外来入侵的英雄,人们创作了许多优秀的诗歌来表达对他们的崇敬,如果想为左宗棠做一首诗的话,下列哪首诗最合适()A.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B.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C.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D.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10.《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在描述一战后至新中国成立前,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状况时说道:“铁路积货如山,无人过问,至于闭炉停机。纱厂结账,大多无利……其他工业,也皆消沉。”下列关于此现象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是()A.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卷土重来B.国民党发动内战C.官僚资本的压迫D.二战后我国民族工业的产品质量下降11.他以西学理论鼓吹变法,震动了当时中国的思想界,被康有为称赞为“中国西学第一”。他是A.袁世凯B.张謇1C.严复D.梁启超12.这本书以浩繁的叙述和几十幅世界地图为人们展示了另一个近代世界,尤其是该书中所阐发的“师夷”思想,对中国当时和后世都有相当大的影响。此书是A.《海国图志》B.《大唐西域记》C.《马可·波罗行纪》D.《西游记》13.《海国图志》在中国出版后仅卖出千册左右便无人问津;而在日本它却被翻印15版,卖出十多万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最有可能的是A.当时中国人文化水平普遍不高B.中国封建传统根深蒂固C.日本以魏源的主张进行明治维新D.日本人是魏源的粉丝,爱屋及乌14.大生纱厂发展历程:1903年增纱锭4.08万枚,又以盈余添购2.6万纱锭开设大生二厂,1907年投产。1915年增设布厂,同时在海门筹设第三厂。1921年又设立大生副厂。不久改称大生第一、第二、第三纺织公司。影响变化的因素除辛亥革命外,主要因素还包括A.自然经济最终解体B.实业救国开始兴起C.第一次世界大战D.新文化运动的直接冲击15.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提到:“(1903年)梁启超否定了儒教中的狭隘忠诚和以家庭为中心的自私观念,主张集体的民主和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材料中梁启超观点提出的背景不包括A.民族危机的加深B.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D.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第II卷(非选择题)16.鸦片战争后80年,是中国半殖民地社会逐渐形成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历史。同时,中国人民在艰苦的环境中,不断进行着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阅读下列年代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1)请你用史实说明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怎样形成的?(2)依据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进程,请分别写出图片A、B、C、D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名称。材料二:从1898年6月到9月,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的变法令,称之为“百日维新”,主要内容有: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军队等。(3)根据材料二指出哪些措施有利于思想近代化?材料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同盟会革命纲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