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文中的景物描写教学目标1.能运用景物描写来衬托人物心情。2.掌握并能运用一些景物描写的方法。学情分析:学生已有知识结构。学生在初一时已重点学习了赏析景物描写的方法,初三上学期在学习《故乡》《我的叔叔于勒》等小说时,明确了小说中运用景物描写的作用。但学生在作文中却不能灵活地运用。根据学生已有知识结构,和初三临考前学生作文提升的需要,我将《我用残损的手掌》课后“研讨与练习”中的第三题进行了拓展提升,要求学生能在作文中运用景物描写来衬托人物心情。第三题内容是:“诗人往往把情感寄寓在具体的形象上,使抽象的心绪具有可感性。借鉴这种写法,联系你的生活体验,写几句富有诗意的话,抒写自己的一种感情(如‘思念’、‘悲伤’、‘欢欣’等)”。教学重点:能运用景物描写来衬托人物心情。教学难点:掌握并能运用一些景物描写的方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用木棉花朵引入当前季节——“暮春三月”,背诵初中学习过的描写春的两首诗句——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和杜甫的《春望》,体会两位诗人不一样的心情,学会在作文中,在写人记事中借助景物,抒发情感,从而引出课题——叙事文中的景物描写。二、温故知新1.复习微课内容。学生课外自主学习了我校张潇晓老师的微课《如何赏析文中写景的文段》,检查学习情况:赏析写景文段有哪六步法?明确:分析景物特征、明确描写的顺序、找出描写的角度、分析描写的方法、赏析修辞手、抓住关键词。2.复习叙事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1)对背景:交代时间、地点,环境特点;揭示时代背景;渲染气氛。(2)对人:衬托人物的心情(感情)、人物性格(形象)。(3)对事: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4)对主题:深化文章主题。1三、明确学习目标1.能运用景物描写来衬托人物心情。2.掌握并能运用一些景物描写的方法。四、写作指导(一)因事生情1.明确记叙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为人物服务,最主要的是衬托人物的心情(感情)、人物性格(形象)。中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会因事而喜、因事而悲,生发出各种情感。2.列举描写人物心情(情感)的词语:难过、沮丧、失望、悲凉、紧张……喜悦、兴奋、激动、轻松、急切……(二)依情取景选择学过的名篇课文,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归纳写作的技巧。例句: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点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故乡》月亮出来了,冷冷的。——《羚羊木雕》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画眉鸟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最后一课》技巧归纳:1.精选符合心情的景物难过:乌云、风、雨、雷…….(灰暗的景物)喜悦:太阳、花儿、小鸟…….(明亮鲜艳景物)2.巧用修饰词暗示心情(形容词、副词)(三)绘景如画1.选择学过的名篇课文,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归纳写作的技巧。例句: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散发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浓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兽脊似的。——《社戏》寒风就像平原上的骑兵向我直冲过来……不管是躺着还是站着,我都得挨寒风的鞭打。——《在沙漠中心》技巧归纳:3.善用修辞(比喻、拟人、引用……)4.调动五官: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2(形、色、声、味……)2.小试牛刀:将古浪熙同学的习作《坚强是我致胜的魔杖》中两处空白处插入景物描写,衬托人物心情。教师简要提示文中所记叙的事情、习作者当时心情,然后学生“依情取景”,并做到“绘景如画”,选取一处进行景物描写。事:数学不及格——第二名因事生“情”:悲凉——喜悦依情取“景”:绘景如“画”:3.学生交流分享学生以四人为一组,交换传看,互相评价,并推选出一篇能代表本小组水平的最佳习作,对照所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分析其优点。4.小组汇报展示。各小组长上台,在实物投影仪中展示小组内的最佳习作,并评点优点。教师适时点拨、追问、鼓励、评价。五、拓展提高(一)精选习作名句,归纳写作技巧。将教师所写下水文《凤凰渡》印发给学生,并摘录其中的一些语句作为例句。拂面的是凉爽清风,悦目的是茵茵绿草。去时,装满一心的希望;归来,满载一天的安宁。灼灼桃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