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第二十六中学全国普通高中特色研究专项课题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建立“网上心灵之家”——探索心理教育的新模式》课题研究总报告李小明、倪晓丹、沈惠娟、唐艳兰第一部分简介部分一、引言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学生的心理压力开始增大,产生心理障碍的学生明显增多,由于心理障碍而引发的恶性事件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另外,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网络游戏成瘾对青少年的危害也越来越大,同时学校网站的网络管理也是一个难题。从2004年9月我校成立心理咨询室以来,我们的心理辅导老师就不断地学习和探索在我校开展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期间积累了大量的咨询案例,主要利用心理咨询技术针对来访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但我们的工作缺少系统性、连贯性、存在医学化、片面化的倾向,没有把老师、家长等因素考虑在内,从而导致咨询内容零散、多次咨询过的学生心理出现“好”与“坏”的反复现象。而且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也很少主动上门咨询。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面对这些情况,我们意识到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探讨一种既要适应新时代发展变化,又要适合学生心理需求的新的教育模式,以实现既能够让学生敞开心扉诉说心里的烦恼,发泄怨气,排解不良情绪,又能有效地为学生解决矛盾、困惑,培养健康的心理,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建立和谐的心理状态的追求。1二、摘要正是基于以上的追求目标,我们把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做成了一个科研课题:2008年,我校科研课题“建立网上心灵之家—探索心理教育新模式”被立项为广西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B类课题(已顺利结题),2009年被立项为全国普通高中特色学校研究专项课题,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GHA093028)课题研究指向以培养学生健康心理为目标,教育心理理论为指导,现代网络技术为载体,克服以往同类研究采用单一方法(定性研究或定量研究)的局限性,围绕“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心理教育新模式研究”这一核心内容从理论与实践探讨出发,通过调研分析,搭建能促进本校师生心灵成长的“网上心灵之家”,构建合适本校实际的、具体可行的本校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综合课题研究内容,本研究的发展和创新点在:整合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利用现代化技术建设具有我校教育特色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站——网上心灵之家,以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时效性以及效益的最大化。第二部分主体部分一、课题研究的问题(一)课题研究目的从2004年9月开展校本课题“建立网上心灵之家—探索心理教育新模式”研究以来,收获了一定的成果,也反思该课题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并在依托学校教学科研所提供的平台的基础上,提出了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进行积极的尝试,以面谈和网上回帖为主线结合学生、家庭和老师三个维度进行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设构想以培养学生健康心理为目标,教育心理理论为指导,现代网络技术为载体,通过校园网搭建一个以本校师生及家长为主体,以师生家长互动、朋辈互助、知识引领三方面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重要研究内容,学用结合的校园心理教育平台,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教育,有意识地引导和促进本校师生学习掌握心理知识,增强心理承受和抗挫能力,解决心理障碍问题,学会自我调适心理,关注本校师生良好的心理生活和心理品质的发展,提升本校师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同时力求在对该课题的探索研究过程中,总结出适合本2校校情的,有效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完善校本资源,逐步形成本校教育教学的特色文化。(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生存,发展的重要保证,是美好人生的坚实基础。关注心理健康,就是关注生命的质量,重视心理健康,就是重视人的全面发展。在中小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对传统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国际竞争目趋激烈,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努力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