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步旅游网浅谈:国内旅游营销四大经典成功案例案例一:玉龙雪山与“印象丽江”情缘玉龙雪山,这座全球少有的城市雪山,既是丽江旅游的核心品牌。玉龙雪山景区在2007年成为全国首批66家5A级景区之一,升级后的第一个动作是整合周边六个景区的经营权,做大丽江旅游核心品牌景区。从景区营销角度看,玉龙雪山的这种做法,本质上是一种品牌扩展策略。所谓品牌扩展,是指景区在成功创立了一个高品质的知名品牌后,将这一品牌覆盖到其他景区产品,形成共同拥有一个家族品牌的旅游产品集群。为此,玉龙景区特邀张艺谋导演及其创作团队以丽江山水实景演出大型舞台剧《印象丽江》捆绑“玉龙景区”品牌。第一:《印象丽江》:实景演出成功探秘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丽江》自2004年3月20日正式公演之后,引起了巨大轰动。根据玉龙雪山景区的统计,《印象丽江》自2006年7月23日公演以来,2007年接待观众23.64万人,2008年接待观众60万人,2009年接待观众140万人,全年演出927场,每天演出3-4场,门票收入超过1.5亿元,净利润7300万元。《印象丽江》为什么能取得这样优异的市场业绩呢?就节目本身而言,主要是三个结合:丽江品牌与张艺谋品牌的结合、民间生活元素与实景演出艺术的结合、少数名族文化与雪山特殊环境的结合。第二:《印象丽江》:营销管理方面最棘手的是两个问题及解决办法1、价格策略:如何制定门票价格政策。既要调动旅行社的积极性,又不能让利太多而减少演出收益?对此,《印象丽江》却独辟蹊径,采取了一种超强势的、也是非均衡的门票价格政策。其基本思路是“抓大放小”,门票优惠政策和销售奖励措施向战略合作旅行社大幅度倾斜。比如,大型地接社全年团队人数超过5万人,就能享受逐级累进的门票优惠和销售奖励;中小旅行社全年团队人数低于5万人,就很少或不能享受门票优惠。这种把鸡蛋放在少数几个篮子里的做法,看似具有很大的市场风险,但却成就了《印象丽江》的市场成功。2、渠道控制,如何选择渠道分销模式。《印象丽江》在市场营销过程中,渠道模式是“有选择的分销”。所谓“有选择的”,是指景区并不针对所有旅行社实行分销,而是抓住旅游分销链上的某些关键环节,跟少数旅游代理商合作,逐步建立多层次的分销渠道。景区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改变旅游市场的游戏规则,加强对客源市场的营销控制力。玉龙雪山景区的这种做法,并不是为了建立垂直分销的渠道体系,而是抓住旅游分销链上的关键环节,加强对客源市场的营销控制。限于国内旅游市场的发展水平,景区目前还不具备建立垂直分销渠道系统的企业能力和市场条件。事实上,玉龙雪山景区也没有放弃水平分销的传统模式,但对原有的渠道模式做了修正,收窄了分销渠道的水平宽度,减少了代理商数量和分销层次,并通过直接促销客源地市场,开展与大型组团社和地接社的战略合作,加强了景区对旅游分销链的营销控制,进而延伸了渠道分销的纵向深度,使之具有了垂直分销的某些形态特征。案例二:香港,乐在此爱在此为了恢复香港旅游,振兴香港经济,继“动感之都,就是香港”第一阶段为期2年的推广之后,香港旅游发展局又开展主题为了“香港,乐在此爱在此!”的第二阶段全球推广活动。2003年10月11日香港旅游发展局中国内地总监在北京宣布,为使香港旅游业得以全面复苏,该旅游发展局再次投入一点四亿港元,将在十月十三日,推出以“香港-乐在此-爱在此”为主题的第二阶段的旅游系列活动。由“香港旅游大使”成龙担纲演出的旅游宣传片也将在中国主要城市电视台同步播出。“非典”过后,为了旅游业的迅速复苏,香港政府及业界投入了四亿多港元,推出了“好客月”活动。为了配合“香港,乐在此;爱在此”为主题的第二阶段的旅游系列活动,香港旅游发展局与内地旅游业界联袂为消费者准备了以下旅游产品:1.以家庭为主题的“亲子在此”旅游路线;2.以美食为主题的“细味在此”旅游路线;3.以购物为主题的“心动在此”旅游路线等;4.为自助游的旅客准备的“大屿山一日游”、“直升机环港游”、“璀璨香江夜游”等路线;5.“香港国际烟花音乐汇演”(2003.10);6.“香港缤纷冬日节”(2003.10—2004.1);7.“新春国际汇演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