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实现唐山职业技术学院王斌唐山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马志成提要:本文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阐述了如何进行面向学习者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开发工作,同时结合国家语委“十五”重点课题之《普通话水平测试》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从学习内容、学习情境、学习资源和学习反馈等方面探讨该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实现。关键词:建构主义;网络课程;普通话水平测试;PSC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教学逐渐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它不仅克服了传统课堂教学受时间、空间限制的不足,同时又为学习者提供了完全个性化的学习环境,逐步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要真正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还应该注重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现。一、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网络课程设计网络课程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受学习内容设计、学习情境设计、学习资源设计和课程评价体系设计的影响。做好网络课程的设计工作,使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课程内在逻辑体系与学习者的认知规律相符合,设置科学有效的学习评价反馈机制,对学习进程进行有效地控制,对于整个网络课程的设计开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学习内容的设计学习内容是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安排的,学习者系统学习知识、技能和行为经验的总和。教学内容的范围规定了学习者必须达到的知识和能力的广度、教学内容的深度,规定了学习者掌握知识的深浅程度和能力水平。所以教学内容的设计首先要对学习者进行分析,只有确定学习者原有的学习水平和通过学习要达到的学习水平,才能更好地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其次,在学习内容的组织上要有一定的系统性。一门课程不是教学内容的简单堆砌,而是教学内容的有机组合。在设计时应能够把一门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提炼出来,并形成一个具有逻辑性、系统性的知识体系,才能更好地促进学习者学习。再次,要注意学习内容的先进性。在网络课程中,往往存在内容陈旧或过时的现象,这很难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求。所以,在选择课程内容时,一定要选择较新版本,使学习者掌握新知识、学习新方法。2.学习情境设计学习情境是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情境,使学习者产生学习的需求,驱动学习者进行自主学习,从而达到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目的。建构主义强烈推荐学习者要在真实的情境下进行学习,减少知识与解决问题之间的差距,强调知识的迁移能力的培养。因此,基于建构主义教学设计需要将设计的问题具体化,还原知识的背景,恢复其原来的生动性、丰富性。这就要求网络课程利用多种手段创设虚拟情境,帮助学习者实现知识的意义构建。在对网络课程的学习情境进行设计时应考虑以下方面:(1)运用多媒体、超媒体功能和虚拟技术提供“真实”的学习情境。这些技术具有多种信息通道的传播功能,它们把图、文、声、像融为一体,增加教学内容的真实性、科学性、趣味性。同时,有助于学习者用“真实”的方式应用知识,整合多种知识和技能。(2)创设灵活的交互活动环境。“协作”、“会话”是学习者学习环境中的两大因素,学习者常需与人协商、合作,以更进一步培养高级认知能力。同时,开放性、协同性、共享性是网络的特性,在设计网络课程时要注重创设协同学习环境,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3)网络课程的控制要采用学习者控制与程序控制相结合原则。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者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主动建构的过程。所以,有些建构主义者特别强调学习者主动发现或探索式学习。但有关学习者控制策略的教学效果研究表明,学习者控制并非适合所有的学习者,完全的学习者控制会给一些学习者带来学习任务管理上的困难以及学习效率低的问题。因此,在网络课程设计时,要适当给与学习者主控权,坚持学习者控制和程序控制相结合的原则。3.学习资源的设计学习资源是指与问题解决有关的各种信息资源。为了更好的理解问题和建构自己的智力模式,学习者需要知道有关问题的详细信息。学习者只有在占有大量信息的基础之上,才能更好地自主学习,形成意义建构。丰富的学习资源是建构主义学习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网络课程设计者对学习资源进行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