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益阳市六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秋颂》教案教学目标:1、充满感情的朗读这首诗,学习这首诗中的生字词。2、体会作者对秋的无尽赞美之情。3、学习本文饱含感情的语言。教学重点难点: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体会作者对诗的无尽赞美之情。教学过程:导学航一、新课导入: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也是一个满载希望的季节,所以自古至今,秋是很多文人赞颂的对象,不仅中国如此,外国也如此,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首由英国著名的诗人济慈写的赞颂秋天的诗。二、作者介绍:济慈,英国诗人。三、有关诗歌的知识1、诗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放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包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2、诗歌的表现手法:赋、比、兴、想象、夸张、象征等。四、课文主题解读:面对果实累累,丰收在望的秋天,作者有感而发,抒写了一曲对秋天的赞美之歌。体现出作者对秋天的无尽赞美之情,五、诗歌导读:1、请同学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歌。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朗读比赛。3、仔细体会诗歌的主要内容,了解诗歌的大意。丰收与成熟繁忙与喜悦果实累累粮仓奔忙果枝弯弯田沟酣睡果仁清甜田中拾穗好花常开等待果汁4、诗歌重难点解析:(1)本文的重点是体会作者对秋天的赞美之情。我们知道散文是非常个性化的东西,带有主观色彩。因此要着重通过读来品味语言文字。通过教师范读,学生朗读来体会这篇文章所包含的感情。(2)朴素的语言文字饱含着对秋天的深深赞美之情。5、写法简析:(1)总分的结构方式。文章第一节用概括性的语言点明秋天是一个成熟与结果的季节,而后又从果实、果枝、果仁、好花四个方面分别写了秋天是一个果实累累的季节。(2)拟人的修辞手法。第二节用第二人称------你,以拟人的手法描写了一个充满繁忙,心怀喜悦的秋天,显得亲切自然而又真实。六、提高训练1、给下列加点字选出正确的读音2、斑驳A.bōB.bó3、藤蔓A.wànB.màn2、给下面句子加点词的意义:A雾的季节,成熟和结果的季节。结果:B一个个果实打心里熟透。打心里:3阅读蝈蝈与蛐蛐济慈大地的诗啊永远不会死;当骄阳炎炎使百鸟昏晕,躲进了树荫,却有个声音:在草地边、树篙闻飘荡不止;那是蝈蝈在领喝,在奢华的夏日它的欢乐永远消耗不尽,因为如果它唱得疲倦过分,就在草寸下享受片刻的闲适。大地的诗啊永远不会停:在寂寞的冬夜里,当霜雪织出一片静寂,炉边的蛐蛐尖声吟唱,歌声随着温度上升,使人在睡意朦胧中恍惚听得,绿草如茵的山坡上蝈蝈的歌曲.1、《蝈蝈与蛐蛐》一诗的主题是什么?2、《蝈蝈与蛐蛐》一诗的构思有什么特点?3、《蝈蝈与蛐蛐》中,诗人把夏天蝈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儿”称为“大地的诗”你是怎样理解的?4、以“大地的诗啊,永远不会死”或“大地的诗啊,永远不会停”为题,写一段抒情性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