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我家教案一、创设情境,走近亲情(背景音乐:潘美辰《我想有个家》)老师知道同学们都爱听故事,那老师课前就先给大家讲个故事。1983年,卢旺达内战期间,有一个叫热拉尔的人,他的一家40口人,父母、兄弟、姐妹、妻儿几乎全部离散或丧生。最后,绝望的热拉尔打听到自己的小女儿还活着!他辗转数地,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自己的亲生骨肉后,悲喜交集,将女儿紧紧地抱在自己的怀里,第一句话就是:“我又有家了!”。二、展开话题层层深入是啊,有了亲人就有家,有爱才有家。家是一个充满亲情的地方,它有时在竹篱茅舍,有时在高楼华堂,有时也在无家可归的人群中。但,只要有爱就有家。提问;那同学们是如何理解家的呢?(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共同生活在一起;大家彼此互相照应;互相牵挂对方;有事相互帮忙,好东西惦念对方;过年过节聚集在一起共同庆祝。)(家:家庭,即以婚姻和血统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单位,包括父母、子女及其他共同生活的亲属在内。正如大家所说,这样的一群人彼此互相关爱,理解牵挂,这就是爱,是爱把一家人紧紧凝结在一起,即便相距万里,哪怕古今之隔,拆不散的仍是这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接下来请同学以诵读的方式来诠释一家人的心声。诵读:孟郊的《游子吟》、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费国荣的《我爱我家》。同学们,你们感受到家里浓浓的爱了吗?父母的爱,真的像一条长河,它恬静,泛着微微的涟漪;它清澈,看得见河底的块块卵石;它轻柔,缓缓地送我们前行。也许,家中一件毫不起眼的物品,一张记录瞬间的照片,甚至是家人之间的一个眼神、一句话,都可能会为你诉说难忘一幕,传达浓浓亲情呢。今天,就让我们敞开心扉,展示你的物品,诉说你对家的深情吧。1.回顾生活瞬间,展示家的温馨。(诉,难忘一幕。家中的一物一景一幕,甚至一句话,都渗透着家的温情。展示你的物品,诉说家中的亲情。)要求:四人小组,互说家事。推选代表展示物品并发言。提示::(1)一场场不公平的对弈,一次次温馨的交流;(2)摄影充实了我家的生活,拉近了家人的距离;(3)录像剪辑讲诉了童年的美好回忆;(一幅儿时的的作品)(4)一件礼物的来历;(5)一个足球的历史。同学们诉说的故事并没有离奇曲折的情节,但却蕴含了父母无私的关爱,蕴含了家庭生活的温馨,蕴含了父母最真实的梦想——让儿女一生幸福、健康、快乐。2.演绎成长的烦恼,享受沟通的快乐。家是我们人生的起点,也是我们成长的避风港和归宿。一提到家,就会给人一种亲切、温馨之感。有句歌词就这样唱到:“回家的感觉真好!”但是我们在家庭生活中也有烦恼的时候,请看小品剧《妈妈的唠叨》,我们来看看剧中小主人公孙萌的烦恼是什么?(演小品)精彩的小品展示了子女和父母之间发生的小矛盾,同学们对“妈妈的唠叨”有什么看法?不妨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展开讨论。师:小品揭示了咱们的实际生活,那么你对这个小品有什么看法没有?或者说你认为谁的做法有些欠妥?下面咱们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一下,然后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发言。生:我们组认为妈妈的做法是错误的。因为妈妈为一件小事整天唠叨也太过分了。她应该多给孩子机会,让孩子能够自理,到必要的时候在进行批评。生:我们组认为孙萌的做法不对,因为妈妈唠叨是因为关心孙萌,妈妈把孙萌从小养大,做什么事都为孙萌好,可孙萌不但不理解妈妈的一片苦心,还嫌妈妈烦人,这样做是不对的。生:我们小组觉得妈妈的做法对。有的同学可能认为孩子是对的,可以这样说,这样的确会给孩子带来压力,但如果孩子自己能利用好时间,妈妈也不会唠叨的,我们应该体谅妈妈的用意。生:我们组也认为妈妈是对的,妈妈的唠叨是善意的,我们要理解父母的心意。虽然我们长大了,有些事情可以自己解决,但有些事情我们自己还不能解决,必须依靠父母才可以解决,所以我们组觉得妈妈是对的。生:妈妈的唠叨是善意的,他们都是为儿女好,希望儿女有大的作为。父母对儿女的情况是比较了解的,因而对儿女的教诲就比较中肯,要求也比较合理,只不过太唠叨了一点,所以做儿女的。不管父母怎样唠叨也一定要尊重他们,不能顶撞他们,更不能乱发脾气,使父母伤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