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时事专题复习专题一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一、材料背景:1、在新中国成立六十年大庆的日子里,天安门广场树立起56根民族团结柱,成为节日期间最为亮丽的风景之一。“56根柱子,寓意着平等、团结、和谐的56个民族,共同支撑着祖国的伟大基业。”“柱头、柱身、柱础,设计者们在每一个部分上都赋予了深刻的寓意。柱头和柱础,采用了人民大会堂东侧门柱的图案元素,体现56个民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人;柱体周身采用醒目的‘中国红’作外装饰,每根柱子上都精心雕刻出一对身穿节日盛装、载歌载舞的青年男女,他们的舞姿、乐器和盛装最具民族代表性,一眼望去,人们便可辨知这是哪个民族。”2、2009年12月16日,教育部发布了《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全国中小学开设民族团结教育课程。2009年7月16日教育部印发了《全国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工作部署视频会议纪要》我国将民族团结教育纳入中小学阶段考查和中考、高考及其中职毕业考试范围,考试分值不低于政治科目的15%。3、新中国成了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与全国其他地区一样,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党和国家始终坚持把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作为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民族地区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这是党的民族政策工作的巨大成功。二、问题设计1、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实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基本政策)是什么?有何意义?2、新中国成了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的原因有哪些?3、发展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有何意义?4、公民应当如何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5、我国的民族关系和出来民族关系的原则是什么?6、我们青少年可以为民族团结做点什么?7、设计民族团结教育的主题活动的宣传标题和内容。三、例题1、材料一:2009年7月,教育部、国家民委印发《全国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工作部署视频会议纪要》。根据国家统一要求,民族团结教育作为重要专项教育被列为地方课程。《中华大家庭》等新教材9月份在全国投入使用。材料二:9月15日,北京天安门广场东侧矗立起28根高13.6米的民族团结柱。据介绍,56根民族团结柱,代表我国56个民族。在今年的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国庆大典上,这些亮丽稳固的民族团结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而且突破了以往天安门广场庆典活动的平面布局,丰富了大典的背景层次。(1)请结合材料分析,为什么要在天安门前设立民族团结柱?(2分)(2)根据所学知识,填写下表。(4分)民族政策具体内容①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建立了相应的自治区域,由少数民族自己管理内部事务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②(3)结合当前的形势,谈谈我们中学生应如何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2、(8分)《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全国中小学要设置专门的民族团结教育课程,把民族团结教育贯穿于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请结合实际简要回答: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如何维护民族团结?3、承担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需要我们了解祖国,爱我中华,作出贡献。(10分)(1)请填写以下各项相对应的内容。①党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②我国的根本制度③我国的基本国情④两岸关系和平统一的基础⑤依法治国的核心(2)贯彻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维护民族团结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应该怎样做?专题二回顾60年辉煌成就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背景材料1、建国六十年,祖国取得辉煌成就和巨大变化:经济建设方面:建国六十年,我国经济建设经过“十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的跨越式大发展,2008年国民生产总值已突破23万亿元,平均年增长速度超过8%,全国经济总量仅次于美国、日本跃升世界第三位。粮食、棉花、肉类、钢铁、煤炭、化肥、水泥等主要农产品和工业品产量居世界首位,中国已名符其实成为“世界工厂”。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取得重大成就,首都机场和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苏通长江公路大桥和杭州湾跨海大桥,南疆铁路和青藏铁路,长江三峡水利工程,贯通全国“西气东输工程”,浙江秦山、广东大亚湾、江苏田湾的核电工程,还有涵盖江湖治理改造、海港、铁路、高速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