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房子》教学反思砂子塘泰禹小学刘华庚《草房子》是曹文轩纯美小说系列之一,它用诗一般优美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副百看不厌的江南水墨画:金色的草房子,静静的大河,一望无际的芦苇荡,这就是油麻地。这里生活着一群可爱的孩子:顽皮、聪明的桑桑,秃顶的陆鹤,不幸的杜小康以及柔弱、文静的纸月„„他们上演了一幕幕催人泪下、撼动人心的故事,每个人身上都散发出人性之美的光辉,不断地冲击着我们的心灵。总之是文美、人美。《草房子》导读课,上了几次,可是每次都有不同的感觉和收获。在设计时,我主要做到:一、仔细研读,确定教学目标。阅读导读课,重在用各种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去读,愿意读。它不同于课内阅读,它更加注重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激起学生的读书欲望,而不要像课内阅读那样注重分析、讲解。明确这一宗旨,我确立了“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草房子》这本书,激发学生产生阅读的欲望和兴趣。2.潜移默化地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形成初步的鉴赏能力。3、通过部分事例,让学生对桑桑这一故事主角有初步的认识,并对他的故事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三个目标。二、以“我在书中等你”为主线,设计教学环节在课前,我以《芝麻开门》作者祁智叔叔的一句话“我在书中等你”为引子,进而用一些名家的评价,引出《草房子》这本书。接着让学生想象草房子是什么样的,再通过品曹文轩笔下的草房子,让感受到曹文轩的文字魅力,吸引孩子走进《草房子》。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以欣赏封面、浏览目录、品味人物形象这三个环节,让学生对《草房子》这本书有初步的了解,知道油麻地因为有了桑桑和小伙伴而上演了一幕幕感人的、有趣的故事。同时也教会学生读一本新书的方法,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认为整整一本书,导读的时间可长可短,长则一节课,短则二、三十几分钟,甚至更短。但是,我们要根据作品特点与实际需要的选择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阅读兴趣的激发与否。根据作品特点的不同,内容的选择可以有多个切入点。《草房子》是人物形象鲜明的作品,可以以人物形象为切入点,展现人物的所作所为,展示人物的性格特点,由对人物的兴趣引发阅读的欲望。在品读主要人物桑桑时,我以“趣”入手,设计“活动一”:让学生品读描写桑桑趣事的一段文字,让学生从文字中感受桑桑的快乐,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接着让孩子们阅读6-9页的文字,进一步了解桑桑的快乐,通过阅读后孩子的交流,突出盛夏里桑桑穿着肥大的棉衣棉裤耍宝的镜头,在让学生感受有趣的同时,更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为让学生体会成长的过程是“快乐”与“忧伤”相伴的,我又通过“活动二”再次让学生走进文字,从读中感受桑桑的忧伤。最后,我以《我在书中等你》这首小诗结束整节课,告诉学生桑桑在书中等你,曹文轩的精彩作品在等你,让学生课后与书本对话,与文字对话。整节课上,我发现同学们个个睁大眼睛仔细的看着课件,端坐着认真地聆听,大胆地猜想着、热烈的讨论着,无一不被书中的人物,故事情节等深深地吸引,更是迫不及待地想要畅游在书海之中。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觉得这节课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让学生感受“趣”时,处理得还是不够到位,未能把学生的情绪调动到最高点,而让学生品味桑桑的忧伤这一环节,感觉给学生的时间还是不够充裕,此外各教学环节的过渡语言还有可推敲之处,对学生的评价语言方面还很欠缺。但是通过这次的磨课、上课,也让自己学到了很多,成长了很多,更督促自己去学习,去提高,争取做到自己的课堂是孩子们喜欢的课堂。总之,指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需要长期地坚持不懈地去做,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去探究,去实践„„为每位孩子的终身发展而努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