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一、目标要求1.知识目标识记:全面小康社会的表现;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我国已经进入市场经济国家的行列;“三步走”战略。理解: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义;“四个尊重”方针;共富与先富的关系;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的区别;我国目前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小康。2.能力目标增强阅读理解能力,能够阅读理解本课基本内容;提高收集、分析、研讨相关经济案例的能力;提高正确表达能力,特别是关于“三步走”、“共富”与“先富”、“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等问题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对时事政治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我国目前的小康社会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在保持高度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的同时能客观看待现实,保持清醒的头脑。知道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阶段,认同社会主旋律,保持高度的爱国热情和主人翁意识,增强历史使命感。认同“四个尊重”方针,确立劳动光荣的观点,培养创新意识,努力学习,立志成才。二、教学内容分析及教学建议内容分析本课包括“主题词”、“探究园”、“国情导读”、“实践与评价”、“阅读和感悟”五个板块。主题词揭示了本课的主要内容,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小康社会”、“共同富裕”。探究园“个案研讨”讲述海尔从一个亏损的小厂发展成为世界五百强企业的变迁史,通过提问让学生思考探讨海尔这样的企业成功的原因。通过认真阅读和分析,不难看出,正是因为长期倡导“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和尊重创造”,让海尔的技术、管理劳动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进发,才使海尔发生如此巨大的改变的。这个案例能让学生充分理解“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造福于人民”的必要性。“讨论会”主题为“我理解的小康社会”,从同龄人眼中看到小康社会的不同状况:有的地区尚未完全解决温饱问题,有的地区经济富裕了,生活提高了,但是人们的文化素质、遵纪守法意识低下。让学生懂得我国目前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平衡、不全面的小康,进一步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全面小康。国情导读共安排了三个子栏目。第一目:“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讲述了三个意思:一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二是市场经济的含义和作用;三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义。第二目:“让一切财富充分涌流”,主要介绍党和国家为了最广泛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提出的“四个尊重”的方针,即“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和尊重创造”,并说明了“四个尊重”方针的意义。第三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逐步实现共同富裕”,首先介绍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并阐明了共富与先富的关系;接着介绍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指出我国目前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我们要建设全面的小康社会。实践与评价设置了一个“调查与分析”的活动,让学生对照全面小康的“10项具体指标”,调查自己所在区的情况,找一找还有哪些差距。这一活动既可以让学生具体感受小康社会的各方面要求,同时调查了解自己所在地区的达标情况,将对小康社会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在这个板块里,还有一个写演讲提纲的环节,主题为“如何逐步实现共同富裕”。阅读与感悟提供的材料有两个。一个是“苏州实践:小康概念的萌生”,介绍20世纪80年代初苏州城乡改革发展的情况并使邓小平同志萌生出“小康”概念的故事,让学生感悟“小康”概念提出的背景,体验它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另一个材料是“‘共同富裕’造就大华西”,不仅进一步验证了实现小康社会的可能性,同时用事实证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是能够走向共同富裕的。课内活动设计意图及操作建议“个案研讨”活动的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研讨海尔集团从亏损小厂到世界知名企业,认识“四个尊重”的必要性和它的现实意义。本活动提出了两个问题:1.海尔集团北美总部落户美国纽约繁华商业区曼哈顿,这一事实对你有何启发?2.试收集有关海尔集团的资料或你们当地有类似的成功企业,探讨它成功的原因。参考答案:1.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