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访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想象、联想、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在本文的作用。2.阅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语言魅力,领略和欣赏作品展现的自然美。3.通过学习,培养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课文提示】1.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联想则是由甲事物的触发,自然想起乙事物的心理过程。想象和联想追求的不仅是“形似”还要“神似”。2.拟人,就是把物人格化,即把物当作人来写。【正音正字】1.写出下列汉字的拼音,记住每个字的书写要点:栀zhī憔悴qiáocuì湛zhàn禅chán漾yàng2.“和”有几种读音?hé(我和你)hè(和诗)huó(和面、和稀泥)huò(和药)hú(和牌)【积累词语】找出文章中的成语和好词语,并认真抄写:德高望重一去不返返老还童津津乐道患难兄弟【朗读课文】【课文分析】作者把一次山中之旅变成了愉悦的精神之旅。全文就像一篇美丽的童话,又像一首精巧的小诗。最精彩的是作者把自己想象成一株树:“我的头发长树冠,我的手变成树枝,我的思想变成树汁……”全文的层次大意是:第一部分(第1-2段),开篇点题,写“我”一早“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访友。第二部分(第3-7段),详细描写“我”遍访山中好友。第三部分(第8段),照应开头,再次点题,写“我”月夜告别山里的好朋友,“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本文的写作特点是:①选材详略得当。课文对老桥、树林等进行详写,而其它部分则略写,即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特别是第5段一句一景,让人目不暇接。这些看似随手拈来的景物,其实体现了作者独特的布局,如山泉、溪流、瀑布、悬崖巧妙地组合在一起,表现了山中飞瀑的壮观。②文章首尾照应。首尾以“好心情”呼应:出门时“与含着露水和栀子花气息的好风撞个满怀”,而归来时因为相逢诸多好友,它们向“我”问好,给“我”启示,“我”“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好记忆”。③语言形象传神。课文通过比喻、拟人、引用等手法在人与自然之间搭建了一个心灵沟通的桥梁。作者还通过想象与联想,赋予山中之“友”以人的生命律动,这些看似平常的事物,一经作者的点化便形成组合,活灵活现。如对“老桥”的描写,由于它“弓着腰俯身吻着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让人自然想起了一位年迈的、“德高望重”的老者,想起了“一去不返的”岁月,想起了“一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朗读课文】【课外作业】1.完成“学习建议”。2.通过图书馆、因特网,了解作者的生平和作品。第二课时【朗读课文】【思维训练】1.解释下列词语并造句:①德高望重(品德高尚,名望重大。)②津津乐道(兴味很浓地谈论。)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写了哪些事物?本文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从老桥、树林,写到山泉、溪流、白云、瀑布、悬崖,也写到了石头、落叶、小花。在访友过程中,作者还遭遇了雷雨,看到了蚂蚁。3.课文是如何借助比喻、拟人、想象、联想等,描写山中之“友”的?古桥——老朋友——古老而坚韧的灵魂。树林——知己——我真的变成了一株树。山泉——姐姐——照出我的浑浊。小溪——妹妹——邀我唱和。白云——大嫂——月亮的好女儿,使天空返老还童的好护士。瀑布——大哥——无私地从古唱到今。悬崖——爷爷——有玄奥的智慧、清澈的禅心。云雀——弟弟——纯洁少年,从来不说是非。石头——轻轻敲击——能听见远古的声浪、时间的回声。落叶——细数纹理——能看见命运神秘的手相。小花——采一朵插上头发——悄悄地做一会女性。雷雨——侠客——在天上吼叫、喝醉酒的诗人——在云头朗诵。柏树——慈祥——天地给我的恩泽。蚂蚁——小弟弟——有缘分的患难兄弟。4.这些山中之“友”,“我”最敬重谁?为什么?古桥、悬崖、山泉、老柏等,都是我最敬重的。因为古桥“让我看到了一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山泉“照出我的浑浊”;悬崖“刻着玄奥的智慧”;老柏“撑起了大雨伞”为“我”遮风挡雨,它们都值得“我”敬重。)5.作者为什么愿意变成一棵树?作者的诗文作品时常表达出对树的崇敬之情。他在《登高》中说:“树木老得令人肃然起敬,想扑上去叫它几声祖父”。古老的树,默默记录着生命的历程,静静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