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南辕北辙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理解“南辕北辙”这则寓言的内容。学会通过质疑理解寓意,并体会成语的用法。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指导小组自学讨论,让学生体会寓言故事的学习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理解寓意,引导学生行为,不能固执己见,要听从别人的劝告。教学重点:理解寓言内容。能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寓意,并体会成语的用法。教学时数:2课时基础知识:一、生字:1.袁上下(土,7)姓。2.辕左右(车,10)车前驾牲畜的两根直木:指辕门,借指衙署:行辕3.紧上下物体受拉力或压力后形成的一种状态,跟“松”相对:拉紧压紧收紧距离近:间隙小:紧跟紧密紧锣密鼓急迫:紧急紧迫时间紧扩词:紧逼紧凑紧促紧迫紧张赶紧手紧二、正音字:乘(chéng)车三、多音字:乘chéng(乘车)shèng(千乘之国)行xíng(行走)háng(银行)四、形近字:袁--辕紫--紧五、解词:楚国:周代诸侯国,战国时七雄之一。教学设计(A案)第一课时一、谈话。同学们,我们读过很多成语故事,谁能讲给大家听呢?揭示课题:今天,我和同学们合作,学习一1个新的成语故事。二、读书,解决问题。1.带着问题再读课文,看看你有什么发现。2.指名读文。3.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后学生评价4.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分角色读书,并讨论刚才的问题。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1.指生分角色朗读课文。2.分析整理问题。二、讨论。1.同学们,这两个人到底谁说的对?为什么?2.通过学习本文,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3.体会寓意:知道一个人如果走的方向不对,是实现不了目标的。三、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四、即兴表演。五、讨论:1.如果你是这个人的朋友,现在你来到我们中间,你想对你的朋友说些什么?2.如果生活中有人给你劝告,你会怎么做?六、评价:自我评价:这节课有什么收获?七、课后习题。板书设计:南辕北辙马好,跑得很快条件带的路费很多条件越好,离楚国越远驾车人技术很好教学设计(B案)【教学目标】21.知识目标:⑴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的词句,读懂故事,体会成语的含义。⑵用“……虽然……可是……”说句话。2.能力目标:⑴培养学生的质疑,理解能力。⑵能够表演,再现课文情境。3.情感目标:做什么事必须把方向搞正确,要听从朋友善意的劝告。【教学重点】能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的词句,读懂故事。【教学难点】体会南辕北辙的寓意:做什么事情必须先把方向搞正确,还要听从朋友善意的劝告。【教学过程】一、课本剧导入,激发兴趣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南辕北辙》这个故事,我们班有几位同学对这个寓言故事很感兴趣。他们想编了一个课本剧让同学欣赏,同学们欢不欢迎呢?二、读中生疑,读中探究1.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些什么?或是有什么疑问也可以提出来交流交流。2.学生交流学习心得。3.师:这个人要去南方,却往北行驶,有人告诉他方向错了吗?这个人是谁呢?季梁劝了他几次呢?"季梁是怎么劝,那个朋友又是怎么说的?你们能不能把它们找出来?4.师:出示:“……虽然……可是……”你们能不能仿照这个例子说说话?5.师:板书:不解、告诉、诚恳6.能不能来说说“不解”、“诚恳”的意思?7.季梁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8.季梁劝了车上的朋友三次,那么这个人接受了吗?像这样总是顽固地坚持自己的想法而不听别人意见的人,我们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他,叫做什么?9.理解“固执己见”的意思。10.师:你们能不能通过朗读表现季梁的诚恳,车上朋友的“固执”?请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311.师:我们一起来听听录音机小博士是怎么读的。12.学生进行评议。13.师生分角色朗读。三、放飞想象,体会寓意1.请同学们想象:楚国在南方,而那个去楚国却往北走,结果会怎样呢?2.通过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师小结: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还知道一个人如果走的方向不对,是实现不了目标的。四、表演故事,深化寓意下面让我们跨越时空,飞到古时候去感受一下南辕北辙的故事。1.小组合作演一演故事2.反馈交流。3.如果你是车上的朋友,发现自己方向错了,你会怎么说、怎么做?五、拓展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