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会“凋零、含苞、骨髓、绽放”等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2.过程与方法: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教学重、难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读题质疑1.读题,情感铺垫。①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8课——跨越海峡的生命桥,②读题。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题,假如老师问你那是一座跨越海峡的什么桥,你怎么读?——跨越海峡的生命桥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究竟是一座怎么样的桥呢,下面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1.要求字字读正确,句句读通顺,碰到难读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思考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究竟是一座怎么样的桥?2.检查反馈,交流难读的句子。3.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一座怎么样的桥?随机板书:杭州台湾三、以“静”切入,感悟危情(一)深入文本,体会主人公的不平静1.出示图片和文字: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2.学生深入文本,仔细读描绘这两副图的段落,从哪些地方你感受到了他们的不平静?自由读,划划有关的句子。(二)深入展开,朗读体验小钱的“静”1.师:你觉得小钱此刻的心情真的那么平静吗?2.交流。重点理解: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惟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①交流体会。请同学们反复读读这段话,他的心情不平静,那他的心情会是怎么样的?②指导感情朗读。预:难受,因为病情严重。——师:把你的体会放进去读这个句子。着急,得了白血病。——师:同学们,你们对白血病了解多少?(生交流师补充):白血病俗称“血癌”,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血液病。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可以用化疗、放疗等方法遏制病变的白细胞,延长病人的生命。但是这种方法的副作用大,复发率高,不但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而且对家庭、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遗憾,才18岁。——师:18岁,普普通通的一个词,如今我们感觉却是那样的沉重。再请你读。——师:十八岁,是一个花季般的年龄,十八岁是生命之花刚刚开放的季节。对小钱来说,每过一分钟,他离死亡就又近了些距离。他就像那失去生命力的花朵,慢慢地枯萎,凋零,他还能再看到美丽用心爱心专心1的杭州吗?他还能感受到温暖的阳光吗?就连那晨风中淡淡的,甜丝丝的桂花香味他也无法再闻到了。所有一切美好的事物都将离他而去。同学们,当你体会到这些时,请你再来读这个句子,老师相信你一定会读得更好。③他的心情这么不平静,为什么又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等待骨髓)引导学生体会寻找骨髓的不容易。④但,小钱是幸运的,终于找到了合适的骨髓,当他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你觉得他的心情会是怎么样的?预:高兴、激动、惊喜……⑤是啊,静静地等待又是充满希望的等待,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个句子。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惟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三)体会台湾青年的“不平静”1.小钱有救了,在同一时刻,那位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你觉得那位台湾青年能静静地躺在那吗?(不会)他在想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3——5小节,找找不平静的理由。(1)分析原因①学生归纳不能平静的原因。(预:地震家人生死不清楚、余震自己的生命都得不到保证、小钱的等待)(教师随机补充录像感受地震的场面)。这是台湾历史上近百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地震,1700多人在这次地震中遇难,3500多人受伤。年轻的妻子永远失去了心爱的丈夫,年迈的母亲在家园的废墟中老泪纵横。这一天,每小时的余震次数达60至70多次,有些余震甚至不亚于主震。在这危险的时刻,在这紧急的时刻,没有一个人能平静地去对待,那位台湾青年此刻心里在想些什么呢?②练笔。此时此刻,这位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心想___________(2)那么不平静的心情,他为什么又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