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新中建国经济建设(1949---2008)一、本单元阶段特征一、新中国经济建设分期(一)、过渡时期1、国民经济恢复(1949年10月---1952年底)2、三大改造时期(1953年---1956年底)(二)、十年建设时期1、(社会主义探索时期)(1956—1966)(三)、文革时期(1966—1976)(四)、改革开放时期(1978—今)第一部分过渡时期一、国民经济的恢复(一)、背景1、建国初期面临严峻的经济形势A、工业下降、交通阻塞B、物资奇缺、通货膨胀、人民困苦C、国统区经济面临崩溃2、原因:A、帝国主义长期的掠夺和侵略B、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C、国民政府和四大家族的大肆搜刮(二)措施1、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2、稳定物价,统一财经3、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4、农村中互助合作运动,兴修水利,发展经济5、工矿企业中开展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三)、意义1、1952年底国民经济取得根本好转2、工农业超过历史最高水平3、市场稳定、人民生活水平提高4、为国家有计划、大规模开展经济建设准备条件5、巩固政权,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条件二、有计划、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一)、背景1、人民政权巩固,创造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2、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国家财政得到根本的好转,3、中共积累了一些经济经验。4、苏联的巨大成就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5、为开展国家工业化建设(二)、具体内容------一五计划1、时间:1953—19572、内容:看课本p393、依据:过渡时期总路线4、成就:A、工业:建立了初步工业化体系p39B、农业:按计划完成C、交通:宝成铁路、鹰厦铁路武汉长江大桥康脏、青藏、新藏公路用心爱心专心115号编辑(三)、过渡时期总路线1、内容:“一化三改造”2、实质:为我国确立公有制经济基础3、目的:保证向社会主义过渡,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4、特点:A、改造与建设并举(变革生产关系和发展生产力并举)B、工业化建设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并举C、优先发展重工业D、实质是解决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三)、三大改造1、时间:1953—19562、依据:总路线(一)、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A、背景(看笔记)B、方针c、方针、方法、步骤(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1、政策:赎买2、意义:实现了生产资料从私有制向公有制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3、形式:国家资本主义4、步骤:看课本(三)、改造的问题1、改造后期要求过激,工作过粗,对部分工商业者采取不恰当的政策,导致一些问题(四)、中国改造的特点1、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赎买的方式时,实现资本主义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过渡2、在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实行先合作化,后机械化,“趁热打铁”不失时机地把农民和手工业者组织起来,走合作化道路3、在改造方法上采取逐步过渡的方式。4、把消灭剥削和改造剥削分子结合起来,成功地把剥削者改造成劳动者。第二部分、社会主义探索时期一、正确的探索(一)、中共八大1、背景A、社会主义制度确立,我国进入全面社会主义建设B、中国处在执政党为止,将担负起领导的重任C、总结革命和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制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方针政策。2、内容:A、分析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B、提出新形势下党和全国人民的总任务:团结一且团结的力量,把我国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C、经济建设方针: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二)、意义:1、它科学地总结了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教训,正确分析了形势,用心爱心专心115号编辑2、制定了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一系列方针政策,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做出了贡献。3、它是中共在建设时期对马克思主义的成功用运,是毛泽东思想的新发展。4、八大的正确方针在党内未坚持下去。(三)、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1、时间:1957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2、内容;A、正确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B、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原则和方针(团结----批评----团结)C、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三)、整风运动1、时间:1957年2、内容: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主观主义3、结果:(四)、“调整、巩固、充实、提高”。1、1960年提出2、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正式通过这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