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荒芜了的花园教材简析这是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写的一则寓言,主要讲的是几个人想重修荒芜的花园,但众人各持己见,却没有一个人去行动,最终花园依旧荒芜着。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空谈不如实干,行动胜于雄辩。夸夸其谈,只说不做,最终结果是一无所获。文章开头用开门见山的写法点题,运用今昔对比的手法突出了花园今日的荒芜。重点写了几个人看到花园的凄凉景象,决心整理它回归原貌。他们细细讨论、不停辩论,文中出现了六次“讨论”和两次“辩论”,“讨论”一词又用了不同的词语去修饰,,“细细地讨论”“悉心地讨论”“滔滔不绝地讨论”等等,几个人改造花园的勃勃雄心跃然纸上。同时前后三次对“青蛙和蟋蟀”的拟人化描写促进了主题的深入,从开始的“满肚欢喜”“停止悲鸣”到最后的“不耐烦、哭丧着脸、慢腾腾、缩回、悲鸣“等反映出人们对他们由开始的渴望行动到后来的无限失望。文章以“荒芜了的花园,还是照旧荒芜着”结尾呼应开头。紧紧扣题,使文章结构严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9个生字,认读5个生字尤其注意“芜”字的读音,理解“荒芜、荆棘、追慕、惋惜”等词的意思。2.理清文章脉络,初步感知叙事文章的三部分——“起因、经过、结果”。3.了解前后对比的写作手法,体会这样写的好处。4.学写寓言故事。【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人物心情,体会文中蕴含的哲理,懂得只有脚踏实地地去做才能实现目标。明白要有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过程与方法】1.课前预习,利用工具书扫除阅读障碍,查阅词语的意思。2.认读课文,小组学习交流,使生字词再强化。3.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4.快速浏览文章,弄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各是什么。5.走入文本抓住人物语言的前后变化,找依据,谈感受,体会事理。6.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重点难点抓住人物语言、态度、动作前后的变化,感受只是夸夸其谈,不落实行动到头来只能一事无成的道理。一、导入揭题阶段1.板书课题《荒芜的花园》2.你眼中花园是什么样的?荒芜的花园又是什么样的?生:花园鸟语花香,生机勃勃。生:荒芜的花园没有生机。(师追问:荒芜何意?生:本意指草长得多而乱,指田地、花园等因无人管理而长满野草)3.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荒芜的花园,看看里面发生了怎样的故事?二、初读感知阶段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新词的读音,遇到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生活、查字典理解。2.再读课文想想1课文围绕“荒芜的花园”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几个人想让荒芜的花园恢复往日的美丽,但他们只说不做,结果荒芜的花园,还是照旧荒芜着。)三、精读感悟阶段1.默读课文思考交流:看到荒芜了的花园,花园来客怎么说怎么做的?为什么花园还是照旧荒芜着?读了这则寓言你悟出了什么道理?(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由读、悟,然后组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2.重点部分预设:(1)第六段,他们看见这座美丽的花园现出这样的凄凉景象,几乎要心痛的哭了。他们坐在快要坍塌的草亭中的破椅子上,谈起这座花园以前的美景,个个脸上都显出追慕惋惜的神色。生:他们面对凄凉的花园很难过。师追问:追慕何意?追慕什么?惋惜何意?惋惜什么?(抓住重点词“追慕,惋惜”引导学生理解第一段至第三段,今昔对比,理解花园来客今天的惋惜心情。)师总结:今昔对比,花园的荒芜使来客痛心不已,为他们后来的行为埋下了伏笔。品读:谁能读出他们此时惋惜的心情?(2)第七段,一个人叹气道:“难道我们就任它长此荒芜了吗?”其余的人都毅然站起来,答道:“不!决不!我们大家应该努力把它整理好。”生:他们下定决心整理花园。……师追问:“难道我们就任它长此荒芜了吗?”这是什么句式?有什么作用?生:反问句。起鼓动的作用,鼓动大家去重建花园。师追问:其他人是如何响应的?生读:其余的人都毅然站起来,答道:“不!决不!我们大家应该努力把它整理好。”师评价引导朗读:A.好,你读出了他们毅然决然的态度。谁再来读读?B.好,大家都跃跃欲试,摩拳擦掌了!师总结:那么,花园来客们究竟做了什么?(3)第八段到第十八段,生:他们开始讨论如何重建花园。师追问:他们是如何讨论的?文中反复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