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6.摆的研究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过程与方法:经历推测摆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并依次展开实验研究,得到实验结果的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感觉是会出错的,深刻理解重复精确实验的价值;感受探究摆的快乐。教学重点:经历推测摆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并依次展开实验研究,得到实验结果的过程。教学难点:学会运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收集证据。教学准备:学生自带计时表(小组)、铁架台、长中短棉线各一、钩码若干。教学过程:课前谈话:你们看老师今天的穿着和什么有关?老师最喜欢到小区里的健身场地去玩了。你们猜猜看老师最喜欢哪项运动?引出荡秋千。一、由游戏引出课题1.你们荡过秋千吗?你们比过荡秋千谁荡的快吗?今天老师带来两个小朋友,(出示两个小朋友荡秋千图)观察一下,两个小朋友在荡秋千时有什么不同?一个的绳子长一点,一个小朋友重一点。你们看看他们谁荡的快些?2.荡秋千和我们上节课认识的摆有什么相同之处?我们可以把小朋友看作摆锤,绳子看作摆绳。3.你们猜测一下,摆的快慢和摆的哪些因素有关?板: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摆绳长度摆锤重量?(摆动幅度大小?)4.想不想知道答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摆,出示课题:摆的研究二、实验和分析1.如果让我们的研究更加科学,操作更加精确,在实验中我们要注意些什么?讨论一分钟。2.对摆绳长度、摆锤大小两个因素,分别展开讨论:改变摆锤重量的实验:为了使我们的实验更合理、准确,你们认为要改变什么条件?怎么改变?(钩码怎么变?怎么挂钩码?)哪些条件需要保持不变?改变摆绳长度的实验:为了使我们的实验更合理、准确,你们认为要改变什么条件?怎么改变?(绳子的长短怎么量?什么时候量?)哪些条件需要保持不变?3.出示小黑板:实验中几点注意事项:1)小组内分工明确;2)放开摆锤时,不要用力,自然松手;3)在实验中要精确的测量,每个实验要重复做三次;4)做好实验记录;5)做完实验后要对有异议的数据进行修正,完善实验报告单。6)实验完毕后,及时归还实验材料。4.明确方法后,各小组拿出记录表。研究与摆锤有关系的从信封中拿出表1,研究与摆绳有关系的拿出表2。表1摆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的关系15秒内摆动次数的记录钩码数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平均次数1个2个3个我们的发现:表2摆的快慢与摆绳的长度的关系15秒内摆动次数的记录我们打算用绳子的长度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平均次数我们的发现:读记录表,看看记录表要求我们什么?5.分小组领取不同研究内容的实验材料,开始实验。6.交流实验结果在刚才的实验中,大家“干”的热火朝天,应该有结果出来了,哪个小组先来汇报你们的实验结果。(实物投影,学生的汇报表)汇报中教师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误差,适时的引导学生发觉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摆绳。板书:摆绳长慢摆绳短快7.师出示书上P61上的两个摆,摆绳长度一样,摆锤长度不一样。学生推测。教师演示实验。(每个摆演示3次并板演)讨论:你发现了什么?你是怎么想的?师引导:摆的长度并不等同于摆绳的长度,真正的摆长是指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三、小结1.再次回到两个小朋友荡秋千图,现在你们知道了哪个小朋友荡秋千快?如果要你选择,你会选择谁的秋千?(渗透安全教育)2.摆的快慢与摆长的影响最大,和摆锤的重量,摆幅大小影响不大。板书设计:摆的研究预测: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摆绳长度摆锤重量?摆动幅度大小?结论:摆的快慢与摆绳长短有关。长则慢,短则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