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说课稿一、说教材:《林海》是六年制小语课本第十一册第七单元的第二篇讲读课文。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作品。讲了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和作者的联想,表达了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本单元的读写训练重点是“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侧重于写的训练,旨在培养学生如何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使文章更生动感人!本文无论是写大兴安岭的景物,还是写它的经济价值,都洋溢着对大兴安岭深深的爱,字里行间充满了作者的真情实感。正是进行这一重点训练的好教材。教学时,要在学生了解了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的基础上,着重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的,以及这种情感是怎样逐步深化的。根据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和课文的特点,以及我班学生的状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要求及重点、难点:1、了解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受到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描写景物中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至六自然段。教学重点:1、了解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2、体会作者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确定这样的教学重点,既符合教材的特点,又能突出单元训练重点;既让学生领略到大兴安岭的壮美景色,受到美的享受和熏陶;又明确了作者的写作意图,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进而提高自己的作文能力。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是怎样逐步深化的。本文作者在饱览了壮美的林海风光后,看着漫山遍野的青松白桦,激情难抑,浮想联翩。从“千山一碧”想到“广厦良材”,从“大兴安岭”想到“兴国安邦”。思维之活跃,认识之深刻,赋予了文章新颖、深刻的立意,读后余味无穷。而这一点以反复出现的“亲切舒服”贯彻始终。教学中要体会到文章的立意美,理解作者之所以如此赞美林海,是因为林海对祖国的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与国家的安定兴旺,人民的幸福生活息息相关,即所谓“兴国安邦”。但要让学生准确地把握林海与“兴国安邦”的联系,理解作者对林海的喜爱步步深化的意境,对于六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因此,我把这作为教学中要突破的难点。二、说教法。本着更好地完成本课教学任务,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的目的,我准备采用多种教学方法。1、朗读法。正是因为本文满蘸着作者欣喜与热爱之情,描画了大兴安岭浩瀚山林的景色。文字优美,情感浓烈,犹如一幅迷人的写意画,从多方面给人以美的享受。特别是描写林海的几个自然段,用了很确切的比喻,拟人等写法。因此,教学中,在学生理解想象的基础上加强朗读,初读感知,再读理解,三读体会,引导他们把课文读通,读懂,读深,进而达到“读书百遍,其意自见”的目的。并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感受景色美,语言文字的美从而受到美的熏陶,美的感染,陶冶学生的情操。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感情朗读的技巧。2、扶放结合法。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即只有交给学生寻觅知识的学习方法,才能使他在知识的海洋里勇敢探索,学到更多的知识,并终生受用。本着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学中我从课题“林海”着眼,从寻找林与海的相似之处入手,抓住文中具体描写“林”的内容,通过朗读、思考、让学生领略到“林”的浩大、壮美,明白此段运用了形象的比喻,生动、逼真地再现了大兴安岭的林海。如此优美的描写,我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后,放手让学生自由朗读至会背,从中体会到作者对林海的喜爱之情,尽而受到美的熏陶,美的享受。然后,我便放手让学生运用刚才的方法自学“岭”和“花”,领略“岭”和“花”的特色,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的。这一方法,体现了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培养了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自学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3、情境教学法。在教学中,我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电视播放林海的壮美风光,同时老师配乐朗读课文,辅助画面,再现课文内容。这种以图画展现情境,以音乐渲染情境,以语言描绘情境的方法,深深地撼动了学生的心灵,极大程度地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领略课文语言美的基础上,真正领略到林海的壮美,既是美的享受,又轻松了课堂。4、谈话法。教学中,我还先后两次让学生自由想象谈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