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和蝈蝈》第三单元课题《蚂蚁和蝈蝈》我的教学设想:一、设计理念:1、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2、语文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语文教育的过程是学生听、说、读、写不断实践的过程,是在语文实践中受到熏陶感染的过程。3、语文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二、教材分析:《蚂蚁和蝈蝈》是苏教版第二册中的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蚂蚁由于辛勤劳动而得以安然过冬,蝈蝈由于懒惰而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故事告诉我们,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本文共有三个自然段,篇幅较短,却富有教育意义,课文配有三幅插图,有助于学生观察、想象,理解课文内容。三、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通过比较蚂蚁和蝈蝈不同的表现和结果,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3、图文结合,进行“有的……有的……”的句式训练,训练学生思维的形象性和语言表达的规范性。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朗读、表演来感受蚂蚁的勤劳,蝈蝈的懒惰。难点:懂得只有像蚂蚁一样勤劳,才会有幸福生活。五、教学策略:1、采用录音机、多媒体、VCD等电化教学手段,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2、以诵读为主,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他们的团结协作能力,“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他们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六、教学准备:生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七、教学过程:课前交流1、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给大家带来两个谜语,课件出示:身体虽不大,力气可不小。团结在一起,抬走大米粒。提问,(贴图片)板书:蚂蚁。你是怎么猜出它是蚂蚁的?这个谜语难不倒大家,再看第二个。课件出示:腿长胳膊短,身披绿衣裳。有人不吭声,无人弹琴把歌唱。(贴图片)板书:蝈蝈。同学们真是猜谜高手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关于蚂蚁和蝈蝈的故事。2、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一下,这几个字有什么特点?虫字旁,因为他们都是昆虫。一、导入,激发兴趣。今天,我们来学习第20课:蚂蚁和蝈蝈。齐读课题二、初读,整体感知。11、这两只小昆虫凑在了一块儿到底会发生什么事呢?请同学们自己大声地读课文,要求:①读准每一个字,尤其是生字词。②读通每一句话,把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2、借助拼音,自己把课后生字读一遍。3、出示生字词:冬天粮食满头大汗自由自在呼呼地洞里又冷又饿乘凉刮起来躺在装满(指读、小老师领读)去掉拼音,还认识他们吗?读给你的同位听。4、出示词卡开火车读。“刮起来”放到句子里读。5、出示长句子:蚂蚁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过冬了。指读、齐读6、注意了停顿,就能把长句子读好了。课文就是由这样一句话一句话组成的。刚才,我们认识了生字,学会了长句子读法,你一定读的更通顺,自由读。三、细读课文,比较感悟(一)学习第1、2小节1、(出示炎热夏天的图片并配以知了的叫声),瞧,太阳火辣辣的照着大地,知了在大树上拼命的叫着,这是什么季节呀?(板书:夏天)在夏天你有什么感觉?指导朗读:夏天真热。2、这么炎热的天气里,蚂蚁们在干什么呀?指名交流,(1)蚂蚁是怎么搬粮食的,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请大家在自由读第一节,用笔画出相关的句子,相机点红“背、拉”。(2)学生理解:背拉是呀,背就是把粮食驮在背上,蚂蚁们我们一起来背一背那么哪些蚂蚁在“拉”呢?拉就是用手拽粮食,同桌位一起拉拉看,动作表演帮助理解词语(3)小朋友说的真好,现在如果你是小蚂蚁,你会用什么方法搬粮食呢?生反馈,师适当引导。我们班的小蚂蚁搬粮食的方法可真多啊!生可以适当加动作表演。3、小结:是呀!在这么热的夏天里,蚂蚁们还在搬着粮食,多辛苦呀,难怪个个——满头大汗。(相机出示)理解“满头大汗”4、蚂蚁在烈日下搬粮食,而那几只蝈蝈在干什么呢?,指名回答,你看蝈蝈,相唱歌就唱歌,想睡觉就睡觉,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就是——自由自在。(板书:自由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