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生活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七课第二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教学目标]:1、知道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2、明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了解自治机关和自治权;3、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我国国情,具有显著优越性。[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难点: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课前自主预习]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是什么?2.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有哪些?自治机关是什么?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其含义、内容各是什么?4.为什么说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是什么?[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判断改错]:1.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完全自治。2.民族自治机关是指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3.所有有少数民族的地方都实行自治。4.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是在中央政权的统一领导下的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6.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有权制定民族区域自治法,有立法权。[合作探究]:材料:西藏自治区成立以来,根据我国《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西藏自治区的自治机关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了230多件单行条例和地方性法规,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如在执行全国性法定节日的基础上,西藏自治区立法和行政机关还将“藏历新年”定为藏族节日,把职工的工作时间定为每周35小时,比全国法定时间少了5个小时。(1)上述材料体现了民族自治地方的哪些自治权?制定地方性法规体现了民族自治地方的立法自治权;根据实际情况规定职工的工作时间体现了经济自治权;将“藏历新年”定为节日体现了文化管理自治权。(2)请你说说西藏自治区实施行使这些自治权的积极意义?西藏自治区行使这些自治权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具体体现,这有利于保障西藏地区藏族同胞等广大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利于调动藏族同胞的积极性,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也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全。[课堂练习]:1.201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30周年,民族区域自治法的颁布实施()①有力保障了民族自治地方的合法权益②巩固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③有利于民族自治地方行使高度自治权④促进了各民族的同步发展和繁荣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2.关于民族区域自治权的正确表述是()A.民族区域自治权由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法院和检察院行使B.民族区域自治权由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行使C.民族区域自治权只有少数民族才能享有1D.民族区域自治权的实质是少数民族的自由权3.自治权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属于民族自治地方行使自治权的是A.香港特别行政区积极落实2017年行政长官普选工作B.湖北省钟祥市九里回族乡政府表彰民族团结先进个人C.湖北省恩施州人大审议《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自治条例(修订草案)》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开展严厉打击暴力恐怖活动专项行动4.转移支付是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近年来,中央财政不断加大对8个民族省区(即5个自治区和青海、贵州、云南3个省)的转移支付力度。国家对民族省区的财政转移支付①是提高少数民族政治经济地位的主要手段②可以保证民族自治地方享有更多的自治权③有利于发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④是巩固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重要举措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5.西藏和平解放60年来,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封闭走向开放。如今,一个团结、民主、富裕、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西藏,正在雪域高原上呈现出光明的发展前景。西藏的变化主要得益于()①国家允许和鼓励藏民信仰宗教②国家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③国家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原则④建立了西藏自治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6.近日,全国政协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