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狸和乌鸦设计理念:1.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整体感知,自我感悟,形成语感,陶冶情操,自主发展,应是阅读教学的根本。2.营造开放的语文教学环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3.充分尊重学生的体验和感受,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张扬个性,启迪思维,激发创造潜能。教学目标:1.抓住狐狸说的三次话,体会狐狸是怎样骗到肉的,乌鸦是怎样上当的,从而悟出喜欢听奉承话容易受骗上当的道理。2.在理解寓言的基础上,能对寓言或寓言中感兴趣的人物谈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乐于与人交流。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狐狸和乌鸦头饰。2.搜集有关狐狸和乌鸦的信息资料。教学流程:一、故事导入,揭题激趣。1.故事导入: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故事。2.观看课文动画。3.小朋友,你听懂了些什么?有什么问题想问吗?[设计意图:故事和直观、形象的课件演示创设了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符合低年级儿童的认识规律,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充分展开创造了鲜活的空间,将学生自然地带入了学习情境,课伊始,趣已生。同时,从学生的自由质疑中得到了信息的反馈,便于适时调整已定的教学流程,体现了教为学服务的宗旨提升学习能力排除学习障碍。]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不通、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喜欢的地方要带上自己的情感,做到读准字音,不添字,不丢字。(教学提示:自读时要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高声读、小声读、默读、与同伴齐读等都可以。)[设计意图:自主化的读书方式,照顾了不同阅读发展水平的学生的学习要求。]2.了解初读效果。通过认读生字卡片和指名读、师生评读、集体诵读等多种形式了解自读效果。(教学提示:这一环节中,主要在于能使学生将生字读得准确,将课文读得通顺,重点放在师生共同评读上,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感。)三、研读重点,探究感悟。(教学提示:本环节,抓住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以狐狸说的三次话为线索,抓住狐狸和乌鸦的神态、语言、动作的词,通过各种形式的读,逐步去感受人物的内心活动,从而悟出喜欢听奉承话容易受骗上当的道理。)1.学生自由读4至8自然段并划出狐狸说的话。2.指名一个学生当“狐狸”,把三句话读给大家听。3.相机指导学生读狐狸的话预设:学生如果没有读到位的话,老师可以问:“狐狸这样说,能得到乌鸦口中的肉吗?”[设计意图:“狐狸这样说,能得到乌鸦口中的肉吗?”看似简单的一个问题,却可以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学生在这一问题的驱动下,自然会去仔细琢磨狐狸说三句话时的不同心理,从而将学习活动变为学生的自觉行为。]4.研读第一句话。多媒体打出:1“您好,亲爱的乌鸦!”⑴读——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来理解,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读。通过以下两个问题帮助理解:a.应该怎样读狐狸的话?找出书上的提示。(学生在书中勾划出:想了想、笑着。)b.狐狸想了想,究竟想了些什么?又为什么要笑着说?(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抓住狐狸的动作、神态来探究其心理;引导学生能读出语味,读出狐狸在问候时尊敬而又假惺惺的语气,读出狐狸“馋得直流口水”的味道。)⑵想——乌鸦有什么反应?为什么不做声,它可能怎么想?(设计意图:孩子的想象力是不可估量的,创设这样的一个问题,提供一个供孩子们自由发挥想象的空间和平台,不仅拓展了思维,发展了想象力,更是一次较好的语言训练的机会。)5.研读第二句话。多媒体打出:“亲爱的乌鸦,您的孩子好吗?”⑴读——让学生自己先小声读读,看看怎样读效果比较好。引导学生通过反复的读和比较,体会到要读出亲切、关爱的语气,读音应略高于第一次。⑵想——乌鸦有什么反应?你怎么看出乌鸦有点动心了?提醒学生抓乌鸦的动作“看了狐狸一眼”来进行合理想像。6.研读第三句话。多媒体打出:“亲爱的乌鸦,您的羽毛真漂亮,麻雀比起您来,可就差多了,您的嗓子真好,谁都爱听您唱歌。您唱几句吧!”⑴读——先小组读议,然后让学生扮演狐狸和乌鸦分角色读⑵想——乌鸦此时的反应怎样?(教学提示:引导理解“得意极了”。)狐狸叼起肉回到洞里后,乌鸦会想些什么?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