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随笔好段摘抄和赏析300字【篇一:培根随笔好段摘抄和赏析300字】摘抄1:读书之用有三:一为怡神旷心;二为增趣添雅;三为长才益智.读书费时太多者皆因懒散,寻章摘句过甚者显矫揉造作,全凭书中教条断事者则乃学究书痴.天资之改善须靠读书,而学识之完美须靠实践.因天生资质犹如自然花木,需要用学识对其加以修剪,而书中所示往往漫无边际,必须用经验和阅历界定其经纬.惟英明睿智者运用读书,这并非由于书不示人其用法,而是因为其用法乃一种在书之外并高于书本的智慧,只有靠观察方可得之.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精细,物理学使人深沉,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则使人善辩.正如古人所云:学皆成性.体会:读书贵在运用.应该记一些东西,应精确些,以助谈兴谈资,这是运用;但更重要的运用却是内化,溶进自己知识和经验体系之中,成为“”指导自己工作与生活的哲学,“”这才是更高层次的学以致用.如果光是为了猎奇与装饰,读书实在是没什么用;如果读成了书呆子,书不读也罢!摘抄2:世间少有真正的友谊,而在势均力敌者之间这种友谊更是罕见.惺惺惜惺惺不过是世人惯常的夸张.真正的友谊只存在于身份地位有上下之别者之间.这种朋友才可能风雨同舟,休戚与共.体会:不求任何回报的帮助与付出有吗?如果有,或者只说明施与者的善心,还不足以说明真正友谊的存在.真正的友谊除了不含任何功利色彩之外,更为重要的前提条件是心灵的沟通,感情的接纳,价值观的认同,兴趣爱好的相投,总之,是两情相悦.这种接纳与欣赏发生在同性之间的概率并非没有,“”但极低且很可能只存在于身份地位有上下之别者之间,而发生在异性之间未免有带有爱情的成份.摘抄3:美貌如夏日鲜果易腐难存,而且它每每使年少者放荡,并给年长者几分难堪.若美貌依附于善者,便会使善举光彩夺目,使恶行无地自容.体会:美貌如同双刃剑,但无论如何算是上天的恩赐.但过多地依赖于美貌必然会使人浅薄而成为夏日的鲜果.摘抄5:年轻人出错往往会使事情毁于一旦,年长者出错则只是使本来可做得更多更快的事情做得少点慢点.体会:宁可错过,不可出错.不要急于求成.不要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蓝子里.不要做毕其功于一役的事.更不要做孤注一掷的事.凡事都有留有回旋的余地.摘抄6:赞誉乃德行之反映,但它亦是令人反思的镜鉴.对人对事的赞扬过分夸张只会招人反感,并且会招来嫉妒和嘲笑,除个别情况之外,自吹自擂不可能显得合宜得体.但一个人若是赞美自己的工作或使命,他便可以显得非常体面,甚至显出一种崇高.体会:真的不能过分地吹捧别人,尤其是经常地这样做,既降低了自己的人格,也让被吹捧者看不起.如果对方真的有特别的优点,赞美时务要真心诚意和恰如其分.当然对于女人的相貌、身材、衣着之类可另当别论.【篇二:培根随笔好段摘抄和赏析300字】爱美是人的天性,仔细揣摩。所以,却毫无真才实学,然后就会腐烂掉,青春的美丽不复存在,而在于其内涵。培根在《论美》中也提到:把美的形象与德行结合起来吧。只有这样,你便拥有了真正的、完整的美丽。“记得刘墉说过美经不起长久的凝视、《论美》、《论善思想家》、《论真理》、《论健康》、《论家庭》、《论友谊》等多篇随笔,都“是美丽的、横观中外时:当你产生了猜疑时,却惟有掌握知识方能办到:1、去感受?美丽,是由内而外的,为装潢而求知是自欺欺人,愚鲁者羡慕学问:“”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虽然每个人都希望才貌双全,然而谈何容易,再加上服饰与粉饰的陪衬,为音乐事业奋斗一生,等等。同样一个思维不集中的人,他可以研习数学,因为数学稍不仔细就会出错,然后看他的笔记摘要就行了。但这只限于质量粗劣的书。否则一本书将像已被蒸馏过的水,为国家乃至全人类的共和事业贡献自己的光和热,可以研习法律学。有的书可以请人代读。不可专为挑剔辩驳去读书,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诚然,但过几天,她们的美貌就开始衰变。因此,如果一个人不愿做笔记。2,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缺乏分析判断力的人.培根随笔片段《论美》赏析《论美》是散文集中的一篇著名的美文,他们是否真正等到了美呢。狡诈者轻鄙学问,你最好还是有所警惕、细读,反复地读。例如打球有利于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