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高考生物科特点分析及一轮复习应对策略(红安一中438400胡双全红安一中438400刘国林)本文以《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为依据,对近几年新课改地区高考试卷进行认真研究比对,从新课改高考要求、试卷组织形式、考查特点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做好新课改高考复习备考的可行性应对策略,希望能从中获得我省2012年高考生物复习备考的一些启示。一、新课程改革进程简介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于1999年正式启动,2000年1月至6月通过申报、评审,成立了各学科课程标准研制组。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涵盖中小学义务教育18门学科的国家课程标准研制完成。从2001年9月起,在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8个国家实验区(以县区为单位)开始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高中新课程实验于2004年启动,海南、广东、山东、宁夏为首批实验区。2005年,江苏成为实验区。2006年,实验范围扩大到福建、辽宁、浙江、安徽、天津五省市,初步形成了东部沿海省市全面推进高中新课程的格局。2007年秋,北京、陕西、湖南、黑龙江、吉林等5个省市高一新生进入新课程实验。2008年增加山西、江西、河南、新疆四个地区。2009年进入新课改的有内蒙古、云南、湖北、河北四个地区。2010年秋四川、甘肃成为最后进入新课改的地区,至此,全国除港澳台外全面进入新课程教学。自2007年海南、广东、山东、宁夏四省第一批新课改地区进入新课改高考以来,目前,全国各课改地区都陆续进入新课改高考。今年参加新课改高考的有19个省市,2012年将达到23个,2013年全国各地区将全面进入新课改高考。我省高中新课改于2009年正式启动,2012年将正式迎接第一次新课改高考。笔者从新课改高考要求及对近几年课改省份的高考试卷从试卷结构、命题导向、试题难度、能力要求等方面进行认真分析,希望能给正在进行高三一轮复习备考的同行们一些帮助。二、新课改高考的组织形式新课标高考考试性质仍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历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试卷的组卷形式不变,仍是按题型、内容和难度进行排列,选择题在前,非选择题在后,理、化、生三科同一题型中同一学科的试题相对集中,同一学科中不同试题尽量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年份海南广东山东宁夏江苏福建辽宁浙江安徽天津北京陕西湖南黑龙江吉林山西江西河南新疆内蒙古云南湖北河北四川甘肃全国各地(港澳台除外)高中阶段新课改时间进度表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变化不大,但分值发生了较大变化。理综仍是理、化、生合卷,各学科试题只涉及本学科内容,不跨学科综合。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300分,其中物理110分、化学100分,生物科分值比重有所增加,达到90分。试卷结构仍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第Ⅰ卷是生物、化学、物理三个科目的必考题,题型为选择题,共21题,每题6分,共计126分。其中生物选择题增加到6道题,共36分,仍是单项选择。第Ⅱ卷由生物、化学、物理三科的必考题和选考题构成,共174分,其中生物54分。生物科必考题4道,为必修模块1、2、3的内容。选考题2道,二选一,为选修模块1“生物技术实践”和选修模块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的范围。考生在上述两个选修模块中任意选考一个模块的内容,但不得跨模块选做。选考题分值控制在15分以内。具体可参看2011年高考新课标理综全国卷或江西卷。三、新课改高考生物科考试要求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生物学科的命题要体现生物课程属于科学课程的性质。重视对考生科学素养的考查,在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知识、科学探究的方法、获取新知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对考生的表现进行测量。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课程的基本理念归纳起来有四点: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新课改高考对学生的能力与要求包括以下四点:1.理解能力(1)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2)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