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国开形成性考核00915《教育法学》形考任务2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教育法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A.教育事业B.政治体制C.法律体系D.社会伦理2.教育法规作为国家行政管理教育的法律主体,主要由国家机关发布。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高等教育法规的最高制定机构是()。A.国务院B.最高人民法院C.最高人民检察院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3.公民教育的根本目的是()。A.教导公民具备法律意识和法律能力B.发展公民的智力和个性C.培养公民的健康体魄D.培养公民的劳动精神4.我国教育法规中规定的义务教育童书免费制度主要针对()。A.小学阶段B.初中阶段C.高中阶段D.中等职业教育阶段5.我国教育法规中规定的中等职业教育具有一般中等教育水平,其属于继续教育的是()。A.技工学校B.中等职业学校C.成人中等专科学校D.普通高中二、简答题1.教育法学的研究范围包括哪些方面?(10分)教育法学研究的范围包括教育法律体制、教育法规、教育事务、教育管理、教育资源配置和教育质量保障等方面。具体来说,就是以教育活动和教育实践中涉及的法律规范及其执行情况为研究对象,考察教育法规的制定、实施和执行是否符合法律的规定,探讨法律与教育的关系及其互相作用的机理,进而为教育的发展提供法学支持。2.教育法规中规定的义务教育权利和义务包括哪些?(10分)我国教育法规规定的义务教育权利和义务包括以下方面:(1)受教育权利:所有具有我国国籍的小学入学年龄的儿童和初中入学年龄的青少年都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2)义务教育阶段:我国义务教育包括小学和初中教育,一般为九年。(3)学校网络覆盖率:义务教育学校覆盖率应当达到100%,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必须全部实行寄宿制学校,并给予生活费补助。(4)学费与杂费:义务教育学校实行免费教育,禁止收取学费和其他杂费。(5)教科书、学用品实现免费。(6)教师队伍建设:义务教育学校应当配备符合法定条件的专任教师,教师队伍应当稳定,教师的待遇应当与国家规定保持一致,教师教学时间不得超过22课时。3.在我国中等职业教育领域,建设以“生产服务经济”为中心的人才培养体系是核心任务。请说明该任务的意义。(10分)建设以“生产服务经济”为中心的人才培养体系,是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这一任务的意义在于:(1)适应经济发展要求:“生产服务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培养相关的专业人才符合经济发展需要,有利于推动各类企业和服务机构的发展。(2)提升劳动者技能:建设以“生产服务经济”为中心的人才培养体系,是我国提升劳动力技能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劳动力向技能人才方向转变,提升职业水平和社会地位。(3)促进就业创业:建设以“生产服务经济”为中心的人才培养体系,使毕业生对就业市场有更深入的了解,将更好适应市场变化,并更符合就业市场的需求,有利于推动就业创业。(4)促进教育现代化:建设以“生产服务经济”为中心的人才培养体系,需要注重先进技术和现代科技教育。这将促进我们的职业教育现代化,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三、论述题1.在法治社会中,教育法律制度的作用非常重要,请论述教育法律制度在法治社会中的作用。(30分)法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以法律为基础和主导,建构各种公共关系的制度性来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公正。在法治社会中,教育法律制度作为教育实践活动中规范行为的法律规定和监管标准,其作用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教育法律制度可以促进教育活动的合法化。教育法律制度明确规定了教育的义务、权利,以及办学的基本标准和配套制度等各种规范。不仅强调教育应该按照法定条件和纪律来行事,而且规定和保障了教育参与者的合法权益,存在的目的是为了在社会生活中建立和保护教育秩序,从而维护教育的合法性。其次,教育法律制度可以保护公民受教育权的实现。教育法规对公民受教育权利的保障做出了详尽的规定和明确的制度设置,包括义务教育、继续教育、高等教育等,通过法律制度来保证公民合法受教育的权利得到实现,并保护公民的根本权利不受损害。最后,教育法律制度可以规范和监管教育活动。教育法律在规范教育管理、教育经费、学生进出校园管理以及师德师风等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