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O监测技术操作管理专家共识2023要点PiCCO(pulseindicatorcontinuouscardiacoutput,PiCCO)是指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PiCCO监测是一种现代化的心血管监测技术,被广泛用于血流动力学监测及容量管理,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多的诊断及治疗指导。然而目前尚无PiCCO监测技术操作管理相关指南及规范标准。为促进PiCCO监测技术在临床使用的规范性,特邀多中心重症医学及护理学专家组成专家组,围绕PiCCO监测技术这一关键问题,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和现有标准、规范及指南,通过函询、线上/线下专家讨论会等方式,经过反复讨论、修改,达成《PiCCO监测技术操作管理专家共识》。本文根据该共识整理其中12个核心临床问题及形成26条共识意见,以供学习参考。意见概览1PiCCO监测技术的适应证与禁忌证有哪些?推荐意见1:适应证:适用于需要进行容量状态、心功能、血管张力、血管外肺水评估等血流动力学监测的重症患者。(证据等级:Level5,推荐级别:强推荐)推荐意见2:禁忌证:穿刺部位存在严重的外周血管疾病或解剖结构改变、局部皮肤软组织感染;严重凝血功能障碍。(证据等级:Level5,推荐级别:强推荐)2PiCCO动脉置管操作管理2.1置管部位选择推荐意见3:首选股动脉作为热稀释导管的留置血管,还可选用腋动脉、肱动脉,不推荐常规使用桡动脉置管。(证据等级:Level5,推荐级别:强推荐)2.2置管操作注意事项:(1)超声血管评估及穿刺引导:推荐意见4:推荐在置管时采用超声引导。(证据等级:Level1,推荐级别:强推荐)(2)无菌操作:推荐意见5:置管操作均应使用无菌技术。可剪掉置管部位的毛发进行备皮,而不要用剃毛刀。推荐使用氯己定乙醇溶液消毒皮肤。(证据等级:Level1,推荐级别:强推荐)3PiCCO监测技术具体操作流程推荐意见6:PiCCO监测需按照标准操作流程进行。(证据等级:Level5,推荐级别:强推荐)PiCCO监测技术操作注意事项:(1)严格无菌操作。(2)注意各导联线及电缆线连接正确。选择中心静脉导管主腔连接温度感受器,为减少温度指示剂在体外的温度改变,最多只使用一个三通,并尽量不使用延长管。(3)进行经肺热稀释测量时,温度指示剂通常选用生理盐水,温度应当低于患者的血温12°C以上,可选择冰生理盐水(<8°C)或室温生理盐水(<24°C),患者体温过低或者环境温度过高时不宜用室温液体注射。注射量建议成人为15mL低于8°C的冰生理盐水,婴儿、儿童、超重患者依据不同PiCCO厂家操作说明。综合考虑患者体重、指示剂温度及血管外肺水情况,应保证温度指示剂在测量点引起的最大温度下降值(ΔT)大于0.15°C。(4)在注射温度指示剂的过程中,操作者应避免将整个注射器握在手中,以免手温影响测量的准确性。(5)热稀释测量的结果与最近10min内间断测量的平均值相差15%以上时,应重新测量。4PiCCO监测校准时间间隔推荐意见7:建议至少每8h进行一次经肺热稀释法校准。当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时,可适当增加校准频率。对于大量失血失液、液体复苏或循环突然变化等情况,需重新进行校准。(证据等级:Level5,推荐级别:强推荐)5CVC置管部位对PiCCO监测结果的影响?推荐意见8:首选锁骨下静脉或颈内静脉作为温度指示剂的注射通道。当股静脉作为温度指示剂注射通道时,需在仪器中(若可选)选择相应的中心静脉置管选项。(证据等级:Level5,推荐级别:强推荐)推荐意见9:不推荐将PiCCO动脉导管和CVC置于同一侧腹股沟。(证据等级:Level5,推荐级别:强推荐)推荐意见10:当导管发生移位时,会对PiCCO测量值产生影响,因此应先通过X线平片或超声确认静脉导管头端位置。(证据等级:Level3,推荐级别:强推荐)推荐意见11:由于存在高估测量值的风险,单腔4Fr或双腔5Fr的PICC不适宜用于PiCCO监测,但单腔5Fr或三腔Fr的PICC可使用。(证据等级:Level3,推荐级别:弱推荐)6机械通气对PiCCO监测结果的影响?推荐意见12:SVV和PPV仅在无自主呼吸、潮气量≥8mL/kg且无心律失常患者中才可准确预测其液体反应性。PEEP对EVLW的影响尚不明确。(证据等级:Level5,推荐级别:强推荐)7俯卧位时对PiCCO监测结果的影响?推荐意见13:ARDS患者采取俯卧位时,部分患者会出现GEDVI和CI增加,而EVLW的变化趋势尚不明确。(证据等级:Level3,推荐级别:弱推荐)8肾脏替代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