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二中国自然地理练习题一.选择题()1.秦岭——淮河以南大部分属于A.湿润区、亚热带B.湿润区、热带C.半湿润区、亚热带D.半湿润区、暖温带()2.下列四大高原中,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较频繁的是A.云贵高原B.青藏高原C.黄土高原D.内蒙古高原()3.下列因素中不属于西北干旱成因的是A.远离大西洋B.远离太平洋C.受副热带高压控制D.高大山地阻挡海洋水汽()4.黄河、长江干流都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和地形区有A.青海、西藏和青藏高原B.四川、甘肃和四川盆地C.青海、四川和青藏高原D.青海、甘肃和黄土高原()5.下列著名风景名胜区属于喀斯特地形的是()A.峨眉天下秀B.桂林“碧莲玉笋世界”C.白头山天池湖水碧兰、白色群峰倒映风光D.挺拔险峻、登之可“一览众山小”的泰山下图示意我国甲、乙两区域,回答6-7题。()6.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B.甲区域以外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内流河为主C.甲区域以春汛为主,乙区域以夏汛为主D.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7.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①夏季热量充足②劳动力价格较低③农业科技发达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A.①③B.①②C.②③D.③④读下图,回答8~9题。()8.图示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农业发展的不利因素分别是A.季风水田农业;土壤贫瘠B.商品谷物农业;光照不足C.商品谷物农业;水源不足D.季风水田农业;光照不足()9.当地面临的生态问题主要是A.水土流失、酸雨B.土壤盐碱化、荒漠化C.热带雨林被砍伐、水土流失加剧D.风沙危害、寒潮()10.我国幅员辽阔,东西相距5000千米,跨经度60多度,这就造成了()11.在夏季风强的年份,我国容易出现A.南涝北旱B.北涝南旱C.西涝东旱D.东涝西旱读图,回答27~29题。()12.图中四省区中,临海的是A.①B.②C.③D.④()13.图中四省区中,纬度最高、位置最偏2东的是A.①B.②C.③D.④()14.图中四省区中,少数民族最多的是A.①B.②C.③D.④()15.下列高原与它们各自的地形特点的连线组合,正确的是A.青藏高原—雪峰连绵B.内蒙古高原—地面崎岖C.云贵高原—地势平坦D.黄土高原—平坦开阔()16.黄河上游与长江上游共同的特点是:A.水力资源丰富B.含沙量大C.有冰期D.湖泊补给为主()17.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很大,这是由于①北方太阳高度低②南方白昼长,北方白昼短③寒冷的冬季风对北方影响大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③、()18.图1为我国西部某区域7月均温(℃)等值线图,导致甲、乙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两地距海远近不同B.甲地为盆地、乙地为高原C.高山阻挡了水汽输送D.两地纬度差异大()19.夏半年,当我国东部的雨带移到海河流域时,出现的一般天气现象是A.东北、华北降雨,华南连绵阴雨天气,长江中下游进入伏旱B.华北、华南降雨,东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较旱C.东北、华北降雨,华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较旱D.东北、华北、华南晴朗,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伏旱2006年8月15日,国家林业局新闻发言人曹清尧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累计生产了商品性木材50多亿立方米,我国森林覆盖率从8.6%上升到目前的18.21%,人工林的保存率超过了8亿亩。根据我们现在的规划,到2020年,中国的森林覆盖率将达到23%以上。但人均木材占有量和消费量还远远落后世界的平均水平,据此回答第20~21题。()20.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森林资源的现状是①森林覆盖率不断提高②品种质量较差③分布不均④人均占有量偏低A.①②B.①③C.④③D.①④()21.下列改善我国森林资源现状的做法中,合理的是①在青藏高原地区营造用材林②在塔里木盆地兴建薪炭林③在江南丘陵地区种植经济林④在城郊营造生态林A.①②B.①③C.④③D.①④读我国大陆东部季风区四地日平均气温≥10°C的开始日期与结束日期示意图,回答22-23题。()22.若只考虑纬度因素,则四地纬度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④③②①D.③①②④()23.若③地的纬度较④地低,则③地可能是A.四川盆地B.渭河平原C.青藏高原D.江南丘陵下图为“沿106.5°E我国局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