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居示范村申报材料乡村振兴示范村申报材料3篇宜居示范村申报材料乡村振兴示范村申报材料XX行政村位于XX镇XX部,全村XX户、XX人,党员XX人。为了响应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发挥党员带领群众致富的领头雁作用,XX村班子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充分利用“两学一做”教育活动和“三会一课”制度,定期组织全村党员进行集中学习,形成常态化、制度化学习机制;对党员干部强化责任担当,明确职责要求,对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划分责任区,包片包户,充分发挥了党员的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纽带动用和先锋模范作用,促进了村民团结稳定。XX村村集体经济以光伏发电和车间、大棚、土地、集体资产出租等收入为主,2018年底村集体收入达到30万元,2019年预计可达到40万元。全村以木制工艺品加工和大棚种植为支柱产业,木制品加工以小规模、分散式特点为主,产业发展方式灵活。目前,XX村已有木制工艺品加工个户XX户,能够提供近200个就业岗位,有力地带动了XX村及周边村的村民就业和收入的提高。大棚种植主要以XX和XX为主来带动本村农户发展大棚种植。XX村是XX镇重点打造的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自2018年7月份XX村开始建设美丽乡村以来,投入较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硬化路面、种植植被,美化环境。XX村动员全村村民,进行村居环境清理和打扫,提高村民绿色、健康和卫生的生活意识;XX村有树林百余亩,常年栖息有白鹭和灰鹭,生态优美宜居。宜居示范村申报材料乡村振兴示范村申报材料XX乡是XX市最大的农业乡,原隶属XXXX旗,1997年全建制划归XX市XX区,辖17个行政村,81个农业社,总人口1.5万人。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受水的制约,种植结构单一,主要以种植大田作物玉米为主,农民增收步伐缓慢。近年来,XX乡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狠抓队伍的教育和管理,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努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使全乡经济社会在短期内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2004年,全乡完成工农牧业总产值3.84亿元,同比增长91%;财政收入突破1600万元,同比增长8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215元,同比增长30%。2005年截至7月底,全乡财政总收入完成3035万元,实现了历史新高。一、抓教育,严管理,强化队伍素质农村干部的素质高低,直接决定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该乡充分认识到只有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才能促进农村改革的深入,才能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共同致富达小康,所以该乡始终把加强干部队伍的素质作为加快发展的基础,想办法提高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一是抓好理论学习。坚持党员干部学习日制度,每周的星期五下午为规定的学习日,全体党员干部都要进行集中学习,通过学习十六大精神、党章和农村政策法规等,加强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法制意识,通过观看党员电教片及学习先进人物事迹,教育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二是抓实用技术培训。该乡经常聘请市、区农业、科技部门专家到乡里为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进行实用技术培训,鼓励和引导党员干部参加农函大、农广校、电大的学历教育培训,积极组织党员干部带头利用电教设备,学习外地增收致富经验。近年来通过现场指导、外出参观等形式举办各类培训班20场次,组织赴银川、山东、河北等地的种养殖示范基地观摩学习班5期。多渠道,多形式的培训,使党员干部扎实地掌握了至少一门农牧业生产实用技术,对全乡农牧业产业化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三是狠抓干部作风。在抓干部作风中,乡党委把党员领导干部包农促富作为实施“富民工程”、全面推进小康社会进程的着力点,结合”三个代表”教育和党员先进性教育,组织开展领导干部联系帮扶活动,先后制定了领导、党员干部联系户制度,明确帮带任务,实行不见成效不脱钩,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帮助解决了一批基层群众生活中存在的急事难事和愁事,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凝聚了民心,树立了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近三年来帮扶100多户农民摆脱贫困,走上了致富之路。同时XX乡大力推行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要求每位干部从一个电话、一句问候,一张笑脸做起,从群众不满意做起,做到群众满意为止,进一步完善了各项工作制度。广大干部身体力行的工作实践,使群众切身感到转变作风给全乡带来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