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课时计算机的使用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使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2、经历运用计算器探求规律的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3、能运用计算器进行实际问题的复杂运算。教学思考让学生充分经历运用计算器探索事物变化规律的过程。解决问题`通过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师生的共同活动、交流、探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其动手操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合情推理的能力。教学重点会用计算器进行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计算。教学难点计算器的使用。教学方法讲练习结合法以学生的实际操作为主,使之多动手操作,多动脉记忆、思考,熟悉各键的使用功能。巧设情景问题,引入课题计算:这个题是含有乘、减、乘方的混合运算。算起来较繁,这时为了运算方便,我们可以运用计算器来进行计算。怎样运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呢?我们这节课就来探讨计算器的使用。探究新知,学习新课计算器按照功能可分为简单计算器、科学计算器、图形计算器等几种类型。计算器的面板是由键盘和显示器组成的。显示器是用来显示输入的数据和计算结果的装置。显示器因计算器的种类不同而不同,有单行显示的,也有双行显示的。在键盘上有的键是开机键,再看的键,是关机键,切断计算器的电源,是清除键,按一下这个键,计算器就清除AC∕ONOFFDEL当前显示的数与符号。的功能是完成运算或执行命令。是运算键,按一下这个键,计算大路就执行加法运算。键盘上有些键的上边还注明这个键的其他功能(称为第二功能),这个功能通常用不同的颜色标明以区别于这个键的第一功能。如:直接按一下键,计算器直接执行第一功能,即完成运算或执行命令;若先按键,再按键,执行第二功能,即执行百分率计算。好,下面大家试着用计算器计算下列各题1、计算:(1)23+38.2;(2)41.9×(-0.6);(3)23×;(4);(5)(学生动手,交流)谁能说一说你如何用计算器计算第1题呢?师生使用计算器时就注意的以下几点:(1)计算器要平稳放置,以避免按键时发生晃动和滑动。(2)由于计算器键盘小,键钮排列紧密,一般应该用食指按键,因使用计算器时往往还要进行书写,最好用左手按键,按键时,用力要均匀,直至键钮接触到底部为止,不能敲击,也不能用钢笔等硬物按键。(3)计算开始时,按开启键后,停止使用时,要注意按关闭键,以节省用电。(4)按下数字键后,应立即看看显示器上的显示是否正确;按下运算键等指令键后,要注意显示的数是否有一下闪动,如无闪动,说明可能键未按到底。(5)每次运算前,要按一下清零键。课堂练习1、第83页习题2.162课时小结这节课主要讲了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并且会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其混合运算,并且利用计算器探索了一些有趣的规律。=+=SHIFT=计算器是一个先进的计算工具,特别是用它处理复杂计算要比笔算、表算省事得多,但在做各科作业时对计算器的使用不能过于随意,要听从教师的建议。课后作业(1)课本第83习题2.161、3(2)看课本第二章的全部内容,自己归纳本章的知识结构图。指引他对构思所学题进行着重分析。活动与探究1、计算下列各式(可以用计算器)6×7=;66×67=;666×777=;6666×6667=;66666×66667=;观察上述结果,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能尝试说明理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