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时展开与折叠(1)教学目标知识要求:通过实践操作活动认识棱柱的某此特征,了解棱柱的侧面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想象及制作简单的立体模型。能力要求:1、经历展开与折叠、模型制作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积累数学经验。2、在大量活动经验的基础上,形成较为规范的语言。情感与价值观要求:在实践操作活动中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和积极思考的习惯,体验探索与创造的乐趣。教学重点:1、在操作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认识棱柱的某些特征,形成规范的语言。2、能根据棱柱的展开图判断和制作简单的立体图形。教学难点:根据棱柱的展开图判断和制作简单的立体图形。教学方法:实验——归纳法教师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动手实验,然后总结概括棱柱的特点。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发探究看我手中这几个漂亮的包装盒,大家知道它们都是什么几何体吗?(棱柱),它们都是用平面硬纸板折叠而成的,那么工人师傅们是如何把它们做成这么漂亮的纸盒呢?这节课我们就从这里做起。(写出课题展开与折叠)二、做一做——认识棱柱的特征操作提示:1、学生拿出课本第10页图1—3左图的纸板;2、将图从纸板上沿实线剪下来;3、将虚线折叠,用胶带纸将接缝处连接起来。(此时,老师可深入同学们当中,指导操作,等同学们完成后,一起来通过自己的亲手操作,解答图1—3下的问题串)我们来回忆一下折叠这个棱柱的过程,回答第(1)问题:这棱柱的上、下底面一样吗?它们各有几条边?生:这个棱柱的上、下底面是一样的,它们各有五条边。师:你所说的一样如何理解?生:大小一样,即每条边对应相等。生:老师,我觉得是不仅大小一样,而且形状也是相同的,如果要把它们剪下来,应该是完全重合的。(大家表示认可)师:这位同学的回答很精彩,能用自己形象的语言,将棱柱的上、下底面关系描述的如此清楚,很了不起,接下来第(2)题,这个棱柱有几个侧面?侧面的形状是什么图形?生:应该有五个侧面,由原来的平面设计图就可以看出,并且这五个侧面形状都是长方形,老师我还发现侧面的个数与底面的边数是相等的。师:看来,同学们通过亲自动手制作棱柱,棱柱的特性已从我们勤劳的双手中流淌出来。上节课,我们知道,面与面相交可以得到线,棱柱的相邻侧面与侧面有交线,侧面与底面相交也有交线,这个棱柱有多少条交线呢?生:有15条交线。因为相邻侧面与侧面相交有5条,侧面与底面相交上下有5条,所以总共15条。师:那么图1—5所示的棱柱呢?它的上下底面是六边形,它有多少条交线呢?生:应该有18条。师:如果棱柱的底面是七边形、八边形……n边形,它们又该有多少条前锋线呢?(同学们略加思索后回答)生:我认为七边形应有7×3=21条边;八边形应有8×3=24条边,……n边形应有n×3条边。师:很好,所以说棱柱有多少条交线是由底面的边数确定的。我们把棱柱中相邻的两个面的交线叫做棱,相邻两个侧面的交线叫做侧棱。如果底面是五边形的棱柱就叫五棱柱,底面是六边形的棱柱就叫六棱柱,所以,人们通常根据底面图形的边数将棱柱分为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六棱柱、……,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四棱柱。那么在这个五棱柱中,有几条侧棱呢?它们的长度之间有何关系?生:应该有5条侧棱,它们的长度当然是相等的,因为它们相邻的侧面都是有一个公共侧棱的长方形。师:的确如此。我们关于这个棱柱讨论了很多了。谁来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一下棱柱的性质呢?大家可以先小组充分交流后回答。生:我认为棱柱有如下性质:1、棱柱上下底面的形状、大小是一样的。2、侧棱都相等;3、侧面都是长方形。4、棱柱的底面是n边形,它的侧棱就有n条,它的棱应有(n的3倍)条。师:那么有多少个顶点?多少个面呢?同学们可以继续讨论。生:棱柱的底面是n边形,就是n棱柱,顶点的个数是(n×2)个,有(n+2)个面。三、随堂练习1、见第11页(1)8126长方形(2)相对的两个面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3)相互平行的四条棱的长度相等。2、想一想,再折一折下面两个图经过折叠能否围成棱柱?3、见第11页想一想。(1)侧3底4(3)缺一底面,不行4、见第11页内容。四、归纳提炼:通过本节课学习我们获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