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学习文中优美的环境描写,体会本文各具特色的语言。了解战争给人民或国家所带来的创伤。2.过程和方法目标:辨别本文中赞美的语言和反讽语言的细微差别。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立场鲜明、爱憎分明的强烈情感。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把握文中反语的运用。难点:感受作者富有特色的语言;领会作者立场鲜明、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三、教学课时1课时四、教学方法自读探究法五、教学过程课前准备:“图”话圆明园,通过图片展示圆明园又有的盛景,及今的断壁残垣。从而引出那一场中华民族的旷日四年的浩劫——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掀起第二次鸦片战争及火烧圆明园等历史。(一)导入由雨果的名言激情导入(二)检查预习1.检查作者简介:雨果,法国作家。法国作家,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2有关圆明园的图片及资料2.联军远征中国历史资料简单交流1856年至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攻占北京,焚毁并掠夺圆明园。3.检查字词(三)自主学习,整体感知教师投影思考题,放课文录音,学生听读思考1、请用波浪线把信中雨果赞美圆明园的语句画出来,看看雨果是怎样评价圆明园的.明确:“世界奇迹”(总称)“巨大的典范”“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恍若月宫的建筑”“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亚洲文明的剪影”2、按照雨果的描绘,圆明园中有哪些物品?请用横线标出.3.雨果认为圆明园是为谁建的?为什么?4.两个“强盗”指谁?他们在圆明园犯下了哪些罪行?当时两个的统治者分别是谁?(四)合作探究,品味文章1.巴勒特将军征求雨果对远征中国的意见,想得到雨果的赞誉,他的愿望有无实现?雨果对此是什么立场和态度?2、中国被掠夺,中国人谴责强盗、控诉掠夺是很自然的,而雨果一个外国人这样说,表现了他怎样的胸怀和品格?3、雨果是批判所有的英国人和法国人吗?为什么?(五)凭吊圆明园(六)拓展延伸:(讨论)中国当年被侵略被掠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有了什么进步?(提示:可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经济、科技落后,国力衰微等来谈“原因”;对“进步”应与清末情况作比较。)断壁残垣的启示:中国当自强!(七)读了此文,你想对雨果先生说些什么,请写一封信。(课件一份)板书设计: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雨果世界奇迹圆明园[文明]征求意见全部赞誉给予赞誉两个强盗洗劫[野蛮][谴责]反语教学反思:1.重诵读品味,品出人文内涵。2.重情感交流,升华爱国主题。3.重视写作,书信深挖学生创新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