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融合教案三国、两晋、南北朝【命题趋势】统一是我国历史的主流,是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即使在大分裂时期,也同样蕴含着走向统一的因素。走向统一是大势所趋,可以形成很多的历史学科内和现实相结合的题目,05年高考思想文化内容涉及较多,如道教的发展和建安文学的特点。06年考查了江南手工业发展的表现,07年也会继续关注这部分的内容,同时也应该关注这一阶段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和民族关系的融合,以及边疆地区的开发等。【单元阶段特征】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处于长期分裂割据状态中。主要表现在:政治上:经济上:民族关系上:思想文化上:考点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本节主要考点包括: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能够从江南经济的开发、庄园寺院经济的盛行、商品经济发展状况和民族间经济交流等方面分析理解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的特点。农业经济的发展:整体上把握此时期我国农业发展的状况,包括江南农业的发展和北方农业的恢复和发展。手工业的发展和商业状况:掌握纺织业、冶铁业、制瓷业、造纸业的发展状况,以及商品经济水平较低的社会原因。【重点和难点精析】1、北朝时期社会经济的主要特点及成因2、江南农业的开发的原因、表现及意义3、北方农业的特点,恢复和发展的表现及原因1【知识拓展】1、对于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分裂与统一的认识:此时我国历史发展的总体特征是分裂割据,但分裂之中孕育着统一的因素。(哪些因素?)(1)政治上:割据政权的局部统一为以后隋的完全统一奠定了政治基础;(2)经济上:此时期江南地区的发展使南北经济趋于平衡,北方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为以后全国的统一奠定了夯实的物质基础;(3)民族关系上:游牧民族进入中原地区,与汉族人民一起为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做出贡献,促进了民族大融合。(4)人心向背:战乱中的人民生活动荡,渴望统一。总之,大一统始终是历史发展的总趋势。2、游牧民族进入中原的影响游牧民族在南下之初,由于其世代游牧,不习农耕,同时文化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因此对中原农耕文化造成破坏。但游牧民族的南下,客观上又使两汉时期黄河流域的过度开发得到缓解,黄河沿岸的自然植被有所恢复,而且畜牧业有了发展。随着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发展,这些少数民族也由原来以游牧为主逐渐转变为定居农耕生活,接受汉族先进文化,与汉族融为一体,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师生探究】例1、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特点是()A.寺院经济占主导地位B.北方经济发展较快C.南北经济发展趋于平衡D.经济重心开始南移答案:C例2、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原因是()A.一些政权的统治者采取劝课农桑的措施B.北方劳动人民的南迁C.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的融合D.南方优越的自然条件答案:B例3、魏晋南北朝时商品经济水平较低的原因是()A.曹魏时废止铜钱,实行实物交换B.民族矛盾尖锐,地区间不能正常交流C.长期战乱,政权更迭频繁D.科技水平停滞不前答案:C例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果隋(注:隋可能指蓏,意即瓜类植物的果实)嬴(一种寄生蜂)蛤,不待贾而足,地孰饶食,无饥馑之患以故呰窳(指懒惰或贫弱的人)偷生,无积聚而多贫。──《史记·货殖列传》2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扬州)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宋书·列传第十四》回答:(1)简单概括材料一描述了江南怎样的经济状况?(2)材料二描述的江南发生了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考点2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考点指南】1、科学技术的进步:魏晋南北朝时期,乱世风云对科技文化的发展有阻滞作用,但在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里,也蕴涵着许多新的发展因素。这一时期产生了许多科学家,此时期数学、农学、地理学等方面成就裴然。2、宗教和佛学:道教的发展,佛教的盛行以及对社会产生的严重危害;范缜的《神灭论》。此时期的思想发展,反映了鲜明的时代特色。3、文学和艺术:建安文学及其代表作品,陶渊明与田园诗,南北朝民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