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一、《紫藤萝瀑布》教学思想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要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要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立足本篇课文,《紫藤萝瀑布》作为一篇优美的散文,不仅能给学生以美的语言范本,诗的意境享受,还能开拓他们的视野,启迪他们的思想。“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击破难点,我将以开放的思维和现代教育模式来讲授本文。具体采用激发兴趣法、美读感悟法、问题引导法进行教学,着力于因材施教,因文施教。尤其是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著名的教育家斯宾塞说过:“快乐教育”、“情境教学”对学生的智力开发,熏陶情感是十分重要的。所以本节课我采用把课文、图片结合,寓情于景的方法,为学生创设和谐、快乐的学习情景。新课标要求教师要加强“求新求变,引发创意”的问题意识,所以我不仅要认真策划解读、鉴赏中的探究性问题。同时,还要在鉴赏中鼓励、引导学生对文本的精彩处、动情处、疑难处自主探究、发问。新课标强调要把琅琅的读书声还给课堂,“三分文章七分读”,本文作为一篇优美的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散文,更需要通过吟咏朗诵来传情和悟情。二、《紫藤萝瀑布》媒体设计思路本文篇幅短,层次分明,尤其是景物描写形象生动,作者情感浓烈,有如临其境之感。怎样引导学生赏析美文,体会作者真切而富有鼓舞性的感情呢?我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以下几点:1、制作课件。将繁琐的板书,练习题、授课中要点问题制成课件,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展示出来,加大教学密度,提高教学效率,接受学生反馈,增强直观性,形象性、趣味性2、创设情境,激活思维。在练习中创设情境使学生有物可感,有的放矢,视听方面均可感知,使生如临其境,把能力培养落到实处,不是泛泛而谈。多媒体参与教学,不是红花热闹图好看,而是真正优化了教学结构,增大了课堂容量,激发了学生兴趣,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可谓一举多得。三、教学流程图四、《紫藤萝瀑布》导学案【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诵读课文,体会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受,体味人生,感悟生命。2、学习写景状物的方法,提高观察力和想像力。3、赏析文中的妙词佳句,理解作者含蓄而又深沉的思想感情。4、自我反思,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人生。【教学重难点】1、学习本文作者抓住景物特征,以优美词句描写景物的手法。2、掌握文章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方法。3、文章写景抒情以感悟人生为重点,所以应指导学生抓住作者的感情变化,感悟人生哲理。【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堂导入1、导语。同学们,当我们面对美好的大自然时,我们会感受到大自然赋予了我们许导入展示目标预习检查课件一、二课件三、四、五课件七、八、九课件六自主感知合作探究课件十一、十二课件十五课件十六课件十三课件十四拓展提高精讲点拨课后思考教师小结多许多。例如不同的花儿,就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请大家欣赏这几幅图画,想想它们有着怎样的象征意义。(展示课件一,学生发言,说出花儿的象征意义)今天我们共同认识这样一种花(展示课件二),这种花美不美?你们知道这种花的名字吗?(紫藤萝)这是一种虽平凡柔弱,却有着生命的尊严和蓬勃的花。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女作家宗璞的作品共同欣赏紫藤萝炫人眼目的美丽,共同感受跳跃闪烁的生命。2、板书课题,展示目标。(课件三、四)3、学生简介作者。《紫藤萝瀑布》的作者是,北京人,当代。4、(课件五)教师补充写作背景并明确:在1982年的十多年前,正是“文革”时期,极“左”论调笼罩的年代,一大株紫藤萝被革掉,理由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而宗璞一家,在“文化大革命”中深受迫害,本文写作的时候,又正值宗璞惟一的弟弟不幸身患绝症。这残酷的事实让她心如刀割。课文中虽只是含蓄地一笔带过“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但“焦虑和悲痛”一直压在”作者的心头。理解这个背景,才能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其实作者的感情就如紫藤萝的命运,从花儿稀落到被拆掉到如今繁花似锦,正是十几年来国家命运的写照...